“重回大稻埕老家、歷史建物變身「郭怡美書店」,郭重興的理想書店進行式要把愛書人找回來 - alive -…”

alive.businessweekly.com.tw

重回大稻埕老家、歷史建物變身「郭怡美書店」,郭重興的理想書店進行式要把愛書人找回來 - alive - 商業名人的生活美學


書店不是只有大型連鎖跟獨立書店兩種,中型書店還有許多機會,資深出版人郭重興認為,對一家書店而言,活動是最重要的,用活動把作家、讀者帶來,把跟書的接觸變成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才是書店的生存之道。

曾經的老家,仍保有過去的美好印象,以及某些不堪回首的記憶,數十年過去了,如果重新回到故居,怎樣的安排最能安頓自己的心靈?資深出版人郭重興,最近在他位於大稻埕的老家成立「郭怡美書店」,驚動了台北藝文界,然而對他而言不只是開一家書店,同時也是一趟安頓身心的旅程。

歷史建物搖身一變成為書店,人文底蘊十足,書香加上咖啡香,的確有吸引人的條件,然而一開始,郭重興身邊的人都勸他千萬別開書店,郭重興說:「他們愈是勸我不要開,我愈是覺得一定要開!」

郭重興從事出版近40年,他是貓頭鷹出版社的創辦人,2000年成立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至今旗下擁有40多個出版品牌,每年出版許多擲地有聲的書籍,2017年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肯定。

「我自己做出版,有人卻告訴我書店不能做,這不是很奇怪嗎?大家都說書店不好經營,這我不能接受,書店愈來愈少是真的,但我覺得那是經營不得法。我希望透過這個書店把原因找出來,把愛書人找回來。」

36年前大宅門,36年後新書店

打開手機裡的照片,郭重興細數「郭家」在這棟房子的痕跡,「前面這棟(面向迪化街的店面)我阿公交給我大伯,我父親和我們一家人住在後面這棟,隔壁這棟是我叔公的房子……」
郭重興笑說,他在這裡住了30多年,在這裡結婚、成家,離開時才36歲,後來人去樓空,房子也不再是郭家的,如今重回故居開書店,郭重興已經72歲了,回「家」這條路走了36年,「這個緣分非常奇妙。」

郭重興說,「郭怡美」對他而言曾經像是一個黑洞,「我從小就知道阿公是郭烏隆,是大生意人,後來他的事業沒了,做生意曾經有的風光不見了,這是存在我心中的第一個黑洞;後來我也離開這裡,但一些朋友來逛迪化街,看到這棟房子、看到『郭怡美』三個字,總會有些讚歎,只可惜這間房子已經不是我們郭家所擁有,它已經賣給別人了。這是我內心的第二個黑洞。」

有很長一段時間,郭重興並不想提起「郭怡美」,直到在大稻埕推動老街重生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周奕成向他提出邀請,希望郭重興重回老家開一家書店,郭重興心動了,但他不是為了填補內心黑洞,而是在盤算更長遠的事。

郭怡美書店外的立面裝飾,訴說曾經販賣砂糖、麵粉的商行歷史。(攝影/李婉蓉)

中型書店要夠多,活動免租金吸引人流

郭重興表示,大家都說台灣的書店沒辦法做,書店一家一家收,「那我在上游做出版有什麼意義?我們的書是透過書店賣的,至今書店仍是出版品最重要的通路,如果書店沒法做,實在說不過去,書店的經營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

郭重興觀察到當前書店產業空洞化的現象,一邊是誠品、金石堂等連鎖書店,另一邊是有熱血、有熱情但資本不足的獨立書店,除了這兩端,似乎沒有中間端。

「現在若有人提議開家餐廳,可能很多人有興趣,若是提到開書店,嚇都嚇死,為什麼?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沒有足夠的資金進到這個產業,是書店業最大的危機。」

郭重興認為中型書店應該要再更多一點,而且資金一定要能進來,產業才會健康,沒人要投資,卻只靠年輕人的熱情開小書店,不會引起社會的反應。

郭重興說,台灣人買書量少,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買書不方便,以及人們不把買書當成樂趣,「經營書店一定要讓民眾喜歡來,不只書源充足,還有豐富多元的活動。」

郭怡美書店的活動免租金,就是要吸引更多出版社願意來辦活動,「最好擠得水洩不通!」人才會進來,活動結束,多少買些書,吃點東西,愛書的人才會來這裡聚集。

「你一定要創造一個所在,讓人方更來、喜歡來、願意來!」

「郭怡美書店」這家獨立書店,是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創辦人暨社長郭重興家族的起家厝。(攝影/李婉蓉)

台灣人不讀書是政治問題

郭重興讀哲學出身,凡事喜歡探問究竟,他表示,時不時有人指責台灣人不愛讀書、不買書,但他比較將台灣人不讀書的原因視為政治問題,「日本因為明治維新,能寫的人拚命寫書,想讀書的拚命找書來讀,這是因為國家改變了,連帶整個政治、思想都變了,出版的量跟質也就出來了。」

郭重興再以中國為例表示,第一次是中華民國建立,革命成功之後,文化人、知識份子愛讀書,上海商務印書店的營業額占全中國圖書三分之一;第二次是毛澤東統一中國,他在各地方設立人民出版社,由強人利用政治力把出版的量推出來,在百花齊放的初期曾造成出版的繁榮;第三次是經濟改革開放時期,中國中產階級的人口幾乎等於美國的總人口數,買書的人也多,可惜後來許多方面都緊縮管控,前景堪慮。

郭重興表示,歷史並未給台灣這個機會,日本人離開,國民黨來,此後戒嚴,對出版只有適量的開放,到了台灣經濟發展之後,出版依然是管制的,後來就算解嚴、開放了,台灣的思想依然未來開放,「國家一次性的大改變,在台灣從未真正發生」。

郭重興說,可悲的是,有一個時期的台灣人不認同自己,只想往外發展,完全放棄台灣,「這樣怎麼會有人願意研究台灣,為台灣寫書,發展文學?台灣人能讀什麼書?只能讀翻譯書,跟自己的土地沒什麼感情。這是造成台灣出版、閱讀能量不足的原因。」所幸台灣本土意識慢慢起來了,許多事逐漸在發生。

活動才是王道,讓愛書人齊聚一堂

郭重興說,他不只要開一家書店,而是100家,但這100家書店的樣子都不會一樣,「只要不要變成咖啡廳就好。」大原則是一定要辦活動,對出版社要開放,一定不能收場地費。

郭重興認為,對一家書店而言,活動是最重要的,「用活動把作家帶來,把讀者帶來,來的人都是愛讀書的人,把這個書店當成他們喜歡的地方,跟書的接觸變成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我認為這才是書店的生存之道。」

郭重興說,郭怡美書店甚至可以辦音樂會。

不過郭重興也坦言,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這個條件,「我們絕對不是連鎖書店,一切還是要因地制宜,以及看店長的取向。這跟我做出版一樣(指讀書共和國集團),我們40多家出版社,每一間都是總編輯自己在帶,他們都有自己的定位及個性,未來的郭怡美書店並不會複製彼此的經驗,而是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定位及個性。」

郭怡美書店位在老房子裡,有特殊的氣氛及歷史感,但書店尚未進駐之前,有些熟悉開書店朋友跟郭重興說,這反而是劣勢,不好處理,但郭重興不以為然,他認為房子有跟他相關的故事,此外許多迪化街的房子不能上二樓,郭怡美書店卻可以,這些都是這棟老房子的優勢。

郭重興說,郭怡美書店本身很美,空間感讓人很舒服,其次是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書,活動空間也很足夠,加上對出版社開放辦活動的策略,「這個書店可說具備了吸引喜歡讀書的人進來的條件,也讓他們多了一個來迪化街的理由。」

有些事如果因為難做、不好做、或是做了一定賠錢而不做,沒有人會怪罪誰。但如果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有意義的事,而且一定要做,即使沒有掌聲也一定會去做。郭重興回到故居開書店,不只是填補內心黑洞、給自己一個說法,同時也為台灣的出版業、書市及書店產業提出大哉問。

台灣還缺一家書店嗎?郭重興告訴我們,不缺,缺的是讓愛讀書的人走進來的書店。

(文:邱祖胤/攝影:裴禎/影音:洪凰鈞)

※本文經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連結請按此


重回大稻埕老家、歷史建物變身「郭怡美書店」,郭重興的理想書店進行式要把愛書人找回來 - alive - 商業名人的生活美學

Source


Sent with Email Tabs, a Firefox Test Pilot experiment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OP28熱議「自願性碳市場」何去何從,學者建議台灣企業先觀察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我差點不小心寫出一本書:用軟體實作「卡片盒筆記」,以及推薦使用的三個工具 - The News Lens…”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三讀通過:炒房最重罰5000萬、違規轉售罰300萬、私法人買房「許可制」 -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