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從巫術到科學》:莫札特、梵谷、尼采都逃不過的惡疾,梅毒與歐洲人民的互黑史 - The News…”
《醫學,從巫術到科學》:莫札特、梵谷、尼采都逃不過的惡疾,梅毒與歐洲人民的互黑史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文:吳京平
歐洲人民的互黑史:梅毒與文化流行
從一開始當作惡魔附體,到被當作瘋子關進瘋人院,到後來被當作病人治療,再到特效藥出現,病人甚至可以居家治療。這期間,精神病患走過的歷程不僅僅是醫學科學的進步,也是社會認知的進步。到底什麼算疾病,什麼不算?什麼叫正常,什麼叫不正常呢?這些哲學問題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當醫學越接近現代,需要思考的問題就越多,甚至很多問題是沒有答案的。這一章,我們先從音樂開始講起,沒錯,就是音樂!
莫札特是音樂史上的傳奇,也是個劃時代的人物。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童,從小就很出名。但他的死因卻顯得非常神祕,據說有個神祕的來客,向他訂購一首《安魂曲》。要知道,莫札特是第一代靠自己的音樂才華吃飯的自由音樂家,靠賣作品賺錢,只要出價夠高,私人訂製也不是個問題。
當時的莫札特正忍受著體重下降、貧血、頭痛、暈厥等痛苦,但是收了錢可不能不做事,因此他忍著病痛工作。他一直疑神疑鬼,覺得這部《安魂曲》就是要寫給自己的,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本來就已經非常情緒化,過了幾個星期後,脾氣變得更糟糕,喜怒無常。到了1791年11月,他已經無法下床,劇烈嘔吐、腹瀉、關節炎等症狀持續侵蝕著他的身體。另外,他還有四肢水腫的症狀,因此根本無法繼續作曲。當時的醫生們為他用放血療法治療,很快的,莫札特便撒手人寰。但即使不用放血療法,他剩下的壽命恐怕也不會太長久。
莫札特是個神童,但路德維希.馮.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就沒那麼神了。貝多芬的父親聽說莫札特6歲時就會譜曲,鋼琴彈得也不錯,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神童。當時貝多芬才4歲,他老爸晚上喝酒回來,就把小貝多芬從被窩裡拉出來練琴,錯了就打,小貝多芬別說有多悲慘了。不過他後來還是成了「樂聖」,上承古典樂派的傳統,下啟浪漫樂派的風格與精神,在音樂史上是極為重要的人物。
貝多芬很早就開始有聽力下降的問題,大概是在寫《第三號交響曲「英雄」》Symphony No. 3, Eroica)之前。大約1819年時,他已經完全聾了。但也在此刻後不久,他完成了最輝煌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Symphony No. 9, Choral)。因為耳朵聽不見,貝多芬指揮、排練都一團糟。沒辦法,首演時只好讓別人來指揮,他坐在舞臺邊背對著觀眾。當時流行的是喬亞齊諾.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的義大利歌劇,票房極高。貝多芬多少有點擔心,自己是不是已經過氣了。
但巨人就是巨人,樂聖就是樂聖,該場演出大獲成功。但貝多芬耳聾了,觀眾狂風暴雨般的掌聲,他一點也沒聽見。後來別人攙扶著他,讓他身體轉過來,面對臺下熱情的觀眾,貝多芬的眼淚一下就流了下來,這是貝多芬最後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
貝多芬晚年身體越來越差,而且脾氣越來越暴躁,病也越來越嚴重,光是1862年就動了四次手術,病情也沒有好轉。他在病床上看到一位年輕人的樂譜,不由得大聲驚嘆,這是誰作的曲啊?貝多芬發現了一個音樂天才。此人名叫法蘭茲.舒伯特(Franz Schubert),日後他在私下一直陪伴著貝多芬。1827年3月26日下午,維也納突然狂風暴雪,都已經是春天了,怎麼會有暴風雪呢?貝多芬躺在床上,握緊拳頭,滾滾的春雷彷彿是命運的敲門聲,他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的葬禮在3月29日舉行,舒伯特舉著火炬參加。舒伯特號稱是「藝術歌曲之王」。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叫《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傳說天鵝臨終前的歌聲是最美妙的。這套樂曲中,最美的是《小夜曲》(Serenade),經常能聽到不同的人演繹。另外有幾首歌的歌詞,舒伯特採用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的詩詞,可說是兩位大師的合璧之作。
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二年,舒伯特也去世了,年僅31歲,被埋在貝多芬旁邊,但是中間隔了一位伯爵的墓。1888年時,這兩位的墓被遷到維也納中央公墓,旁邊是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另一邊則是約翰尼斯.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全都是音樂大師。
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來到維也納的時候,舒伯特已經去世11年了,這年舒曼29歲。他來到維也納郊外的墓園,來看看貝多芬大師的墓,順便看看舒伯特的墓地。貝多芬的墓前有幾枝紅玫瑰,舒伯特墓前什麼也沒有,但舒曼倒是偶然在這撿到了一支鋼筆,這難道是大師的遺物嗎?舒曼把這支筆好好保存起來,希望能帶給自己音樂上的靈感。
舒伯特生前很窮,手稿遺留了不少。後來是舒曼幫他整理並發表了出來,《第八號交響曲》(Symphony No. 8)根本就沒寫完,所以又叫做《未完成》(Unvollendete)。《第九號交響曲》(Symphony No. 9)也是被舒曼發掘出來的。後來由費利克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指揮首演,舒曼當時經營著音樂雜誌,也給予這部作品極高的評價。舒曼跟鋼琴家克拉拉.維克(Clara Wieck)結了婚,但後來舒曼精神失常,一度跳河自殺,但是沒死成,最後死在瘋人院裡。
神童、樂聖等藝術家,都逃不過的惡疾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納悶,這不是醫學史嗎,怎麼講起音樂史了?先別著急。這幾位音樂家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喜歡音樂(廢話),以及一般人想不到的,他們都是梅毒患者,甚至可以說,最後他們都死於這個病。
當時治療梅毒需要用到水銀,也就是汞。有人猜測,莫札特可能攝入太多汞元素,最後導致死亡。不過也有人說,莫札特其實是感染了旋毛蟲,一種常見於豬肉的寄生蟲。但現代人畢竟是隔空診斷,很多事都也只能靠猜測了。貝多芬得梅毒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先天性梅毒,他父親得了梅毒,結果傳染給母親,再透過母嬰傳染給小貝多芬。不過,梅毒往往會造成流產或死胎,能夠生下來就已經算很幸運了。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貝多芬私生活很混亂,對女粉絲來者不拒。他的耳聾有可能就是因為梅毒造成,他晚年暴躁的脾氣也很類似晚期梅毒的情形。舒伯特呢?舒伯特非常窮,也沒有什麼粉絲。一首《搖籃曲》(Schlafe)只換來一份馬鈴薯燉肉,即便如此,他仍然是妓院的常客。舒曼則是標準的第三期梅毒發作,損傷大腦而造成精神病,最後死在瘋人院裡。當時,許多第三期梅毒患者的最終歸宿都是瘋人院。捷克著名作曲家貝多伊齊.史麥塔納(Bed ich Smetana)也是梅毒患者,他也飽受耳聾的困擾,這點倒是和貝多芬同病相憐。
你可能沒想到,這麼多出名的音樂家都是梅毒患者。但其實畫家也不例外,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和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都是梅毒患者,而且還爭奪過同一位妓女。藝術家的癖好,我們平凡人真的很難理解。後來,梵谷割掉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開槍自殺了。高更在梵谷去世一年後,去了太平洋的大溪地島,他被島上的原住民女孩傳染了梅毒。他數次想自殺,他並不怕死亡,但是怕痛,於是選擇了用毒藥輕生,不過還是沒死成,最終因梅毒發作而死。
此外,著名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和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也都是梅毒患者。尼采也非常喜歡海涅的詩歌。對了,海涅也是梅毒患者。舒伯特的《天鵝之歌》中有好幾首歌詞都是取自海涅的詩歌,也許是兩位梅毒患者之間的惺惺相惜吧。尼采最後失去了理智,陷入了癲狂,應該就是梅毒導致。
叔本華則有點仇視女性,按理來說,他跟梅毒應該不會有關係。1860年6月21日,他起床洗過冷水澡之後,像往常一樣獨自坐著吃早餐。一小時後,當傭人再次進來時,發現他已經倚靠在沙發一角,永遠睡著了。在叔本華死後,人們在他的書中發現治療梅毒的藥方。他到底死於肺炎還是梅毒,就成了最值得爭論的問題。
法國大文豪古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也是個梅毒患者。他十幾歲時就開始四處光顧青樓、妓院,20歲在巴黎上學的時候就已經感染梅毒了,福樓拜在臨終前也出現了梅毒精神病的症狀。他的學生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寫道:「這是好的死亡,令人羡慕的大棒一擊,這讓我也希望如此,也希望我所愛的人都是如此,像被一隻巨大的手指掐死一隻昆蟲那樣死去。」莫泊桑也有樣學樣,他人生的最後18個月就在瘋人院裡度過,他的梅毒也發作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就是對個人情感和欲望的無限讚美,藝術家們當然也因此相對短命了。
梅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怎麼會有這麼多名人中招呢?其實,這些只是冰山一角罷了。梅毒到底是從哪裡起源的呢?似乎古代從來沒人記載過這件事。許多研究者相信,是哥倫布的遠航把梅毒帶回歐洲。他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到的是不是印度,為了展現自己已抵達遙遠的「印度」,他帶了幾個當地人回到歐洲。歐洲人把舊大陸的傳染病帶到了美洲,差點讓對方滅族。來而不往非禮也,歐洲人帶去了麻疹、白喉、傷寒、流感、天花等疾病,實在是太多了,對方還一個梅毒給你也不行嗎?這還算划算了!
水手帶來的疾病,統統怪給另一個國家!
既然跟大航海和水手有關係,港口附近的「花街柳巷」就是最危險的場所。1495年,法王查理八世(Charles VIII)為了擴張領土,盯上了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帶了兩萬雇傭軍把那不勒斯城圍了起來。不久後,那不勒斯被占領,手下的士兵一個個到城裡找樂子去了。查理八世也就當上了那不勒斯的國王,還來不及開心呢,沒多久就發現,他的士兵們渾身都長滿了膿瘡,奇臭無比。醫生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之前的醫學典籍完全沒有這種病的記載,只能確定這種病和男女關係有關。
法國人把這種病叫「那不勒斯病」,這不是歧視義大利人嗎?那不勒斯人當然很不爽,他們就把這種病稱為「高盧病」。一般認為,法國人的祖先就是古羅馬時期的高盧人。查理八世的手下全都是雇傭軍,來自歐洲各地。他們扛著包袱回老家後,一下子就把這種病擴散到歐洲大地。1495年,梅毒傳到了法國、瑞士和德國;1497年,傳到了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1500年,匈牙利、希臘、波蘭、俄國都不幸中槍,這一下,歐洲人民互相敵視的序幕就此揭開。
在英國、德國,人們都把這種病叫做「法國病」,畢竟是從法國那裡傳過來的嘛。俄國人則說是「波蘭病」,波蘭人說是「德國病」,丹麥、葡萄牙及北非一部分地區都被西班牙人統治過,所以他們叫這種病「西班牙病」。
梅毒不僅在歐洲肆虐,還漂洋過海到了亞洲。1498年,葡萄牙的達伽馬航海抵達印度,也把梅毒帶了過去。因為是從海的另一邊來的,東方國家搞不清楚歐洲有哪些國家,只能拿宗教當出氣口,所以土耳其人叫這種病「基督教病」,印度北部的穆斯林則說是「印度教病」。印度教當然是不會坐視不理,也把梅毒全都怪到穆斯林的頭上。但最後印度倒是統一了說法,說是「歐洲病」。
大概在明朝弘治年間,這種病傳播到了中國,當時廣州作為通商港口,有不少外國人進進出出。中國地域廣大,幾乎和整個歐洲有得比,所以中國的相互仇視不會建立在國與國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省分的基礎上。這種病被稱為「廣東瘡」,當時江南地區的人還不太認識這種病,想說根本還沒傳播到這裡,怎麼就罵到自己頭上了呢。最後,因為得了梅毒後,皮膚潰爛部分會呈梅花的形狀,所以也叫「楊梅瘡」,又稱作「梅毒」,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同一時期,梅毒也傳入日本,日本還是依照先前的取名模式,把這種病稱為「唐瘡」。
一直到1530年,梅毒的拉丁文名字才統一稱為「syphilis」。這個詞源自義大利醫學家吉羅拉莫.弗拉卡斯托羅(Girolamo Fracastoro)的一首詩。詩的開頭就說,這首詩是在影射查理八世和梅毒。主人公是牧羊人西菲利斯(Syphilis),因為得罪了太陽神阿波羅,阿波羅一生氣,就把梅毒放出來降罪人間。這首詩在歐洲非常普及,許多人都是透過這首詩了解梅毒這種病的。梅毒是在印刷術普及後新出現的病,印刷品的普及,也使得資訊傳播效率比以前高得多。很快的,詩歌主角西菲利斯的名字也就成了梅毒的正式名稱。
一開始,梅毒相當猛烈,得了梅毒後只能等死。染病的人會開始發高燒,並在幾個月之內出現鼻子塌陷的症狀。這種病會損傷骨骼,鼻梁首當其衝,接著牙齒也會開始掉落,渾身長出膿瘡,很快就會死亡。當時的梅毒,遠比現在的厲害得多。一開始,大家把這種病當作「淋病」,因為症狀都是出現在外生殖器,會發燒,這些與淋病十分相似。但是全身潰爛性的紅斑丘疹、鼻子塌和掉牙齒等症狀,又跟痲瘋病很類似;長疹子、發高燒像是斑疹傷寒;全身關節痛時又像是風濕病,所以梅毒被稱為「模仿大師」。單獨看某個症狀就會感覺像其他的病,只有靠綜合判斷才能斷定是否是梅毒。
總有人以為梅毒是種天譴:老天爺懲罰你,你這個壞人,讓你頭頂流膿、腳底長瘡!但不管在東、西方,都在遇到這種病沒多久就明白,這是一個全新的病,跟天譴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這種病會傳染。從這一點上看,當時東、西方醫生的水準並沒有差太多。既然最開始是從外生殖器上出問題,那麼醫生們很快就理解到,這種傳染病和性接觸有關。許多國家因此開始整頓妓院和公共澡堂,但對於治療還是沒有多少辦法。
西班牙的一個神父就宣稱,癒創樹的樹膠可以治療梅毒。他認為上帝創造梅毒這種病,就一定會在附近留下解藥,癒創樹是美洲特產,應該能治病。這套理論中國人聽起來似乎有點耳熟,小說《神雕俠侶》中天竺神僧在情花之下找斷腸草,不就是同一種想法嗎?這種想法,在現在聽起來當然是沒有道理的。
沒辦法,當時的人也都病急亂投醫,各種偏方陸續出現,但是都沒什麼用。真正有用的是用水銀來緩解病情,《本草綱目》裡就有記載。當時東、西方都發現了這個辦法,要不將水銀直接塗在爛瘡上,不然就是用水銀蒸氣薰蒸身體,再不然就是直接吃下去。他們都知道水銀有毒,但是沒辦法,保命更要緊啊。但這些人到底是死於梅毒,還是死於汞中毒,這就說不清楚了。
所以,在梅毒鬧得最凶的時期,歐洲總計死了幾百萬人,這種大事件不可能不對社會造成影響。那時大家都不敢再嫖娼了,守貞變成了最高的道德標準。是啊,為了這種事把命賠上不划算吧!後來,大家發現梅毒的威力在減弱,似乎不那麼致命了。但其實,是這個惡魔變得更加狡猾了,大概在16世紀中期,梅毒發展出折磨人一輩子的特性。從初次性接觸感染後的3天到3個月為一期,接觸部位會出現底部硬、邊緣清晰,不痛不癢但癒合緩慢的潰瘍,經過一段時間後自己就好了。病人往往也心存僥倖,但其實梅毒已經潛伏在身上。
又經過4到10週後,梅毒就發展到了二期,二期的症狀就五花八門了。通常會在身上出現粉紅色的皮疹,但是不痛不癢,接著演變成斑丘疹及潰瘍。其中有一些獨特的斑疹,中央癒合後會向周圍擴散,形成梅花狀。在這個時期,梅毒的接觸傳染性非常強,患者還會伴隨虛弱、消瘦、掉髮及渾身疼痛等症狀,歐洲也在那時期開始流行假髮。
不出2個月後,這些症狀就全消失了,患者也感覺自己沒事了。但他們哪裡知道,梅毒的潛伏期非常長,可以長達3年到15年,最長甚至可達46年。這種潛伏策略非常成功,因為隱蔽性強,而且發作的部位也相對私密,患者也不好意思大方的去治病。一期、二期症狀的自然消失也讓病人放鬆警惕,這樣就保證梅毒能悄無聲息的大範圍傳播。
等到潛伏期過後,進入第三期梅毒,它可就不客氣了。此時可能會發生下列情況,例如全身皮膚和臟器上長出樹膠樣腫瘤,這一下就會讓患者毀容;骨骼也會開始出問題,所以才會出現鼻梁塌掉等病情;神經性梅毒患者則會出現癲癇、癱瘓乃至於癡呆等;梅毒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則會得到主動脈炎、動脈瘤、瓣膜性心臟病等惡疾,直至心力衰竭而死。
梅毒在演化出潛伏特性後,人類果然放鬆了警惕。1665年,倫敦爆發鼠疫大流行。巴黎也人心惶惶,這時有占星術士出來預言,說巴黎也將會有大瘟疫,比梅毒更可怕。但如果染上了梅毒,將可以逃過下一場大瘟疫。還有這種好事?這個預言到處流傳後,男人們就像瘋了一樣衝向各大妓院。實在很難想像,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瘋狂。但是該來的還是來了,巴黎並沒有躲過鼠疫爆發,從此,梅毒在歐洲變得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隔離,這是對傳染病最好的辦法。於是,很多梅毒患者和痲瘋病患就被流放到荒島上。中國古代政府沒做過這種事,但是各地的地主、鄉紳可是有的。一直到19世紀,仍沒有什麼對付梅毒的好辦法。只不過把水銀換成了碘化鉀,碘化鉀也有毒性,而且這種療法只能緩解症狀,沒辦法根治梅毒。同時間,很多被梅毒毀容的人也在想辦法掩蓋自己的缺陷,例如把銅片敲打成鼻子的形狀後裝在臉上等。當然,用石膏做的鼻子更經濟實惠。最早的整形美容就是從這時開始,有關整形的事,下一節會再深入討論。
而為了防範梅毒透過性事傳染,還有人在用魚鰾和絲綢製作保險套,但在硫化橡膠發明之前,這種東西根本就不好用。一直到19世紀末,發現了淋病病原體的德國醫生阿爾伯特.奈瑟(Albert Neisser)開始研究梅毒的疫苗。既然天花可以研發疫苗,為什麼梅毒不行呢?但很快的,奈瑟就踢到了鐵板,梅毒只會感染人類。奈瑟用了一千多隻黑猩猩做實驗,但黑猩猩根本就不會發病。僅有極少數出現一期、二期梅毒症狀,根本沒有出現第三期梅毒的,實驗無法繼續進行了。
在前幾章中,我們曾說過牛痘疫苗是怎麼被發明的。根據同樣的思維,人類需要一種比梅毒弱很多,不至於造成嚴重症狀,但又能讓免疫系統認識梅毒的病原體。可是梅毒只感染人類,其他動物身上壓根就沒有類似的病,因此動物實驗非常難執行。再說,梅毒的感染週期非常長,這也限制了實驗的展開。
奈瑟後來鋌而走險,在東南亞的妓女身上做實驗,並為她們注射了梅毒血清,看看她們是不是能對梅毒免疫。結果,這些人全都得了梅毒,其中最小的妓女只有10歲。奈瑟沒有告訴她們實情,她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她們身為性工作者,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們將成為傳播疾病的源頭,這相當於人工製造了超級傳染源,這個禍闖大了。但是奈瑟還是嘴硬,死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人類解決梅毒,但還有愛滋病在後
一直到20世紀,人們對於梅毒的了解才稍微深入了一點。1906年,德國的弗里茲.紹丁(Fritz Schaudinn)和埃里希.霍夫曼(Erich Hoffmann)發現了梅毒的致病元凶:梅毒螺旋體。這是一種長得像彈簧的細菌,屬於螺旋菌家族。因為這種螺旋體染色十分困難,因此也被稱為「蒼白螺旋體」。到了1909年,德國化學家保羅.艾爾利希(Paul Ehrlich)和助手秦佐八郎合成了一些有機砷化合物,秦佐八郎發現,這些有機砷化合物具有抗梅毒的特性,艾爾利希認為一定能從這其中篩選出對人體傷害最小的化合物。篩來篩去,第六組的第六個化合物效果不錯,這種代號606的化合物,學名叫「灑爾佛散」。這種藥迅速被投入市場,並成為治療梅毒的特效藥。
1912年和1913年,艾爾利希獲得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提名,可見灑爾佛散的影響力有多大。梅毒也終於得到有效的治療方案了,儘管這種治療方法仍有副作用,耗時也長。後來,他們又研發出另一種更容易製備、副作用更小,但療效稍遜的有機砷化合物914號,稱為新灑爾佛散,只不過這個編號在中文裡聽起來有點不太吉利。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醫學,從巫術到科學:戲很多的逆天續命史!人類為了「活」,所用上的智商和想像力,讓人驚嘆:這你也想得出來!》,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吳京平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火槍發明於16世紀,當時治療槍傷竟是用熱油、烙鐵燒灼傷口!電影是真的……。
頭痛,放血吧;胃痛,放血吧;莫札特、華盛頓等人,就這樣被「放」死了。
女病患太胖,醫生無法用耳朵聽出她心臟的毛病,聽診器就這樣誕生了。
愛美不惜躺上手術臺?整形的背後推手,其實是戰爭與梅毒。
疫苗的發明歷經無數磨難,最後竟在擠牛奶的女工身上找到解答!
人的出生就是一道鬼門關,一旦難產,極可能母子雙亡。
後面還得對抗百日咳、破傷風、白喉等傳染病……。
感冒發燒也曾是嚴重疾病,拉肚子更有可能把命給賠了。
假如有大規模的瘟疫流行,人口動輒腰斬減半。
為了「活」,從古至今,人類有近乎瘋狂的執著和舉動,
像是用烙鐵治槍傷、把病人打昏再手術,
什麼都能拿來治病、什麼方法都願意嘗試。
從傳統醫學、現代醫學、祖傳祕方、到民間偏方,
人類的醫學發展,就是一連串從巫術到科學的演變。
本書作者吳京平,擅長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深奧的科學變故事。
他的博客《科學史評話》系列,總播放量超過五千萬次!
這次,他帶領讀者一窺人類與自然最長久的博奕——醫學的歷史。
讀完書後你會發現,瘋癲與文明之間,經常只有一步之遙。
聽完那些古早療法,你會慶幸自己活在現代
16世紀火槍被發明,當時治療槍傷的方法──竟是用熱油、烙鐵燒灼傷口!
因為他們相信黑火藥含有劇毒,只能靠高溫中和……。
放血很可怕?問問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他還享受了更「尊榮」的服務。
放血、灌腸、催吐、燙出水泡……一系列慘絕人寰的手段,只為治療輕度中風。
治病還是要命?由理髮師動刀的外科手術
以前所有動刀的技術活,都由「理髮師」而非醫生來執行。
從手術、縫合到處理傷口無所不包,
現今你看到的三色理髮燈,其實就是血管和繃帶的象徵。
早年的護士工資極低,只有底層階級婦女才願意從事。
直到南丁格爾打造專業護士隊伍,要求職業精神,才開始有正常收入和社會地位。
護理先驅不只南丁格爾,還有一位也同樣堅守崗位,卻因膚色問題被遺忘。
難產的解法、手術的麻醉,這些發明不過短短幾百年
生孩子以前不算是醫學,一旦難產,大多時候就是等著為孩子收屍。
直到張伯倫家族發明的產鉗,「母子均安」才成為常態。
麻醉技術直到19世紀才發明,以往的手術,難道要把病人灌醉或打暈?
——猜對了。或者乾脆清醒動刀,讓病人忍受鑽心剜骨的痛!
先驅總是孤獨,醫學先烈們,大多不被理解
第一位提倡洗手、消毒的醫生,卻被迫害進精神病院、抑鬱而終。
腳氣病的問題出在「吃」,但最早提出飲食療法的軍官卻被全體士兵抵制!
曾有一款專治孕吐的神藥,孕婦愛不釋手,卻全然不知它會導致胎兒畸形。
最終靠一位力排眾議,全力阻止其進入市場的小公務員,才挽救了無數嬰兒。
為了「活」,傳統醫學、現代醫學、祖傳祕方、民間偏方,
人類全用上了!讓人驚嘆:這你也想得出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Sent with Email Tabs, a Firefox Test Pilot experiment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