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震宇《精準敘事》:演講如何說故事?賈伯斯畢業演說經典的15分鐘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洪震宇《精準敘事》:演講如何說故事?賈伯斯畢業演說經典的15分鐘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文:洪震宇
我有時會擔任政府部門的標案評審,需要聆聽各家公司的提案簡報。有一次是兩家公司來競標一個政府案子,開會前一天我仔細閱讀兩家的提案報告書,審查會前也詢問政府單位對標案的期待與需求,經過反覆討論與確認之後,我才能確定審查標準。
這個計畫主要有三個重點。第一是協助政府單位做好專案管理,第二是推廣行銷,最後是計畫結束後的成效研究,需要了解計畫執行過程中、活動參與者的狀況與需求,並提出未來的改進建議。
第一組報告的提案者可能稍微緊張,開場語速過快,自我介紹完就談到預計在哪裡開共識會議,我心想整體脈絡還不清楚,怎麼就談到這個細節?接著談到政府官網的缺點,希望的改善方向,再來是專案管理的方向,以及提到推廣策略。此時十分鐘的簡報時間鈴聲已經響起,最後的計畫成效研究就來不及講。
第二組提案人的態度沈穩,重點順序皆能清楚表達。他先提出對整體計畫的現況分析,以及遇到的挑戰,最後說明執行方向,包括專案管理、推廣行銷與計畫成效研究。
兩組報告都有很多不足與遺漏之處,需要進一步提問釐清。但第二組明顯比第一組有整體觀,也掌握到政府單位的期待與需求,至少在前兩分鐘就清楚說明計畫整體脈絡,以及明確的執行方向。
第二組後來得標。第一組簡報遇到兩個問題,首先是沒有釐清與掌握客戶期待。這個計畫的第一個重點是專案管理,兩組都不會有太大差異,但是第一組對於行銷推廣與成效研究沒有太多著墨,被評審們點出沒有仔細了解政府標案的內容與重點。第二個問題是沒有找到核心問題,簡報內容都不是評審最關切的問題,導致無法提出更具體的解決方案。
因此,第一組在十分鐘之內雖然講了很多內容,看起來洋洋灑灑、資料豐富,卻沒有扣緊核心問題,反而讓簡報失焦。
敘事思維與事實思維的差異
這也是許多簡報提案者經常遇到的挑戰。有時會遇到企業人資緊急跟我聯繫,請我來培訓主管說故事。原來是前幾天老闆參與部門報告時,認為報告者的內容沒有切中核心,太多聽不懂的專有名詞,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帶來什麼改變?都沒有說明清楚。
簡報者遇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一開場沒有扣緊計畫目標、沒有掌握案主顧客的需求,導致案主不了解提案者的動機、沒有建立信任感,也沒針對核心問題提出具體的執行與解決方案。
第二個問題則是提出很多專業數據、圖表與論述主張,看似凸顯簡報者的專業性,但往往跟受眾無關。我曾在建設公司開工作坊時,有位做設計的同仁一直不能理解,自己的專業內容還要被包裝成他人能理解的內容,內心覺得很掙扎,為什麼專業還要被包裝,這樣反而就不專業了。
「事實是客觀且正確的,但這不代表我們就會予以關注。如果它對我們不重要,或者沒有情境可以賦予它意義,它就只是一種雜訊而已。」《勾引大腦:沉浸式的故事力,讓任何人為你的說法買單》強調,「把事實直接丟給受眾,大家只會閃避。然而,在故事裡具體呈現相同的事實,大家反而會傾身聆聽。」
這就回到第一部第一章所提到,敘事思維與典範思維的差異。敘事思維是站在受眾角度思考他們的需求與期待,甚至考量情緒與感受,典範思維則是用數據、抽象圖表、理性專業的文字與表達,希望傳達客觀事實。
簡報開場如果都是以典範思維出發,受眾不易感受與理解。因為沒有說明具體情境脈絡,讓聽者可以連結到自己關心在意的問題;此外,聽者還得不斷去解讀、思考這些複雜的圖表、數字與投影片要傳達什麼意思?大腦就會湧現很多有待理解的問題。此時,如果投影片依然一張張飛快的變動,等於拉走受眾的思緒,讓他們無法聚焦,甚至產生質疑與抗拒。
簡報者需要回到第四章談的「最適新鮮感」的敘事思維,結合聽者期待、熟悉、又有新奇感的表達模式。「大多數PowerPoint令人感到無聊,因為那是在觀衆預料之中。我們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麼,會出現另一張條列重點的投影片,然後再一張,又一張。然而,一個好故事有令人驚喜的元素。」簡報專家卡曼.蓋洛 (Carmine Gallo)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打開PPT,然後呢?五關鍵讓簡報抓住人心〉指出。
簡報要有故事線
簡而言之,多數簡報的問題在於,沒有建立幫助我們理解這些訴求、數字與圖表代表什麼意義?這些內容如何串連成可被感受、想像又驚奇的故事線?
故事線對於好萊塢娛樂產業來說,是一個提綱挈領、迅速掌握故事特色、凸顯故事核心的綱要方向。這也是第二部技巧篇反覆強調、依據時序發展與因果相連的四P組合:Purpose(目標)、Problem(阻礙)、Promise(決心)與Practice(付出)。
故事線跟簡報提案有什麼關聯?就如同我們看劇本、看電影之前,會想知道這部戲主要說什麼故事,建立一個好奇又熟悉的期待感。同樣的,任何計畫、簡報、提案也需要故事線串聯整體內容,因為我們也不想看到一個枯燥無趣、沒有聚焦重點的報告。
我們都期待看到有故事元素的簡報,簡報者一開口就有戲,讓我們能不費力燒腦、迅速沈浸故事情境中。這個故事線包括這個計畫的目標是什麼?顧客遇到什麼問題、導致需要你的提案協助,提案者怎麼看待這個計畫、有什麼不同嶄新的想法?最後要如何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業主買單?
剛剛提到政府標案的例子,第二組的一開場,就將計畫目標、計畫遇到的挑戰說明清楚,接著提出自己的觀察想法,以及提案動機,最後進入具體方案說明,等於依序說明故事線的四P組合,才不會凌亂失焦。
故事線除了建立簡報敘事的整體感之外,還有讓簡報內容像劇本、甚至電影分鏡表般,以主情節的敘事方式與視覺化呈現每個主要概念,就像一個個事件串連而成的故事,而不是傳統PowerPoint的預設模板,用項目符號列出的一連串項目。
因此,這章重點在於如何先將敘事思維與受眾需求連結,其次是故事線與簡報內容連結,讓簡報不會陷入過於枯燥專業,更能強化顧客的注意力與專注力,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對話。
敘事簡報根據目的會有不同呈現方式。我以目的是要獲得感動,或是取得資訊為橫軸,縱軸是想改變認知,還是改變能力來區分。因此,第一象限是演講,第二象限是報告,第三象限為教學,第四象限為提案。
先以贏得顧客受眾感動與信任的演講與提案來說明。第一象限演講的主角是講者,目的是獲得感動、贏得肯定,改變受眾信念與認知,就需要大量說故事才能建立連結、改變認知與價值觀。第四象限的提案,主角是客戶,目的是透過提案獲得認同,能夠解決顧客的問題,並賦予顧客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如何說一個讓顧客信任的故事,成為提案重點。
其次是獲得知識與資訊的報告與教學的模式。第二象限的報告是將蒐集到的事實、數據做有系統的整理,讓受眾了解重點,目的不是要激發認同,而是有效了解資訊或得到知識,但是要建立故事線、增加故事情節的內容,提高注意力與吸引力。第三象限的講課教學,主角是學生,希望讓他們獲得知識,並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講授過程是循序漸進、逐階突破,故事成為吸引注意力、提升思考力與幫助理解的案例。
這章重點主要聚焦在第一象限的演講與第四象限的提案為主。第三象限的教學,則是第十一章的主題。至於第二象限的報告,可以參考第九章;關於如何導覽解說,可以參考第十二章。
不論是哪種簡報模式,前提都是建立敘事思維。這是要先考量我與顧客/受眾之間的連結,先問顧客為什麼要聽、顧客的渴望與需要是什麼?接著問自己(演講者、提案者、報告者與教師)的目的與動機,為什麼要進行這個簡報?
如果顧客是故事的主角,我們就要建立顧客期待的故事線。這條故事線需要透過提問來思考,包括顧客的Purpose(目標與渴望)是什麼?發生什麼Problem(阻礙),導致於目標無法實現?接著在這個狀況下,我想為顧客做些什麼,也就是我的Promise(動機、想法與決心),我的Practice(行動與解決方案)為何?
這條故事線的自我提問與盤點,可以透過7W1H來探詢與思考。包括顧客是誰(Who)、是在什麼脈絡情境下(When&Where)、對這個簡報的渴望與期待(Want),他們遇到什麼問題挑戰(What)、聆聽參與的動機是什麼(Why),他們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有做哪些改變行動(How)。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故事元素,在於你要給他們什麼意外驚喜(Wow)、提出什麼創新方案?
這些問題不只是在簡報者大腦中構思,更建議直接與顧客溝通。如果是演講者,可以跟主辦單位多加詢問,或是找幾位有興趣、有需求的朋友聊聊。如果是提案者,當然更要跟案主、客戶進行深度溝通,詢問清楚狀況。報告者則需要跟可能的聆聽者、主辦者多加討論需求與期待。教學者需要站在學生角度來思考,這些課程內容對學生的重要性,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更願意投入學習?
這個構思與探問過程中,也會逐步建立自己的意義感與價值。這是一種貼近他人需求的服務心態,不只是更有感受他人需求的現實感,也能放下專業者自我中心的想法,簡報就不會陷入專業導向的事實思維。此外,還能強化我們全力以赴的投入心態,真心想為他人做些什麼,找到工作的意義。
接著,就要像如何寫劇本般,為自己的演講與提案進行佈局,建立故事線與內容情節。
演講個案(一):賈伯斯經典的15分鐘講演
我們先談演講。演講如何說故事?故事要如何安排?建議先思考演講時間,是十五分鐘、半小時、還是一小時?了解時間限制之後,接著確立自己的故事線,運用故事四P寫下演講主軸與訴求。
再來是故事結構。要講幾個故事?一個故事用三幕劇、故事九宮格來完成,還是三幕劇分別用三個不同主題的故事來完成?一個故事要傳達一個意義,如果是三個故事,就要傳達三個意義,才不會重複無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兩個不同長度的演講例子,分析如何構思有結構、有故事的內容。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在二OO五年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說,是動人的經典個案。這一場演講沒有任何投影片,完全靠講稿與口語表達來跟聽眾交流,他的演說內容與故事結構,很值得參考。
他一場就破題:「今天,我很榮幸能參加全球頂尖學府的畢業典禮,和你們共聚一堂。我大學沒畢業。說實話,現在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我人生中的三個故事。我不談大道理,只說三個故事就好。」
緊接著他說:「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怎麼串連在一起。」這個故事談他的身世,養父母支持他上大學,但因為學費太貴了,他決定休學,不必參加沒興趣的課,但能夠去旁聽有興趣的課。他上了書法課,學到美麗的字體,以及不同字母組合的變化,最後當他設計第一台麥金塔電腦時,就把當年學到的書法字體,放在電腦之中。
賈伯斯繼續說:「我的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愛與失去。」他分析創業歷程,以及被董事會趕出公司的痛苦,他成為失敗者,在反省之後重新釋放自己的創意,陸續創辦兩個公司,他才發現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他談到罹患癌症與治療過程,重新思考生命與死亡的意義,以及聽從自己內在的勇氣,找到挑戰與希望。
最後賈伯斯將這三個故事串連起來,包括了他探索、創業與生命的三個階段,很符合三幕劇的開始、中間與結尾。他做了最精彩動人的總結,期許畢業生「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我回推賈伯斯構思的故事線如下:Purpose(目標)是讓大家找到值得一生追求的熱情;Problem(阻礙)是人生變化莫測,永遠難以預測生命的發展;Promise(決心)則是透過各種嘗試來探索、找出自己熱愛的事情;Practice(付出)是去經歷、體驗與嘗試失敗,才能找到熱情,更能串聯生命歷程的點點滴滴。
我們如果用故事九宮格來呈現這場演講的重點(以下請參考故事九宮格圖表中的編號來對照閱讀)
第一幕 任務 | 第二幕 挑戰 | 第三幕 更難的挑戰 |
①Purpose | ④Problem 1 | ⑦Problem 2 |
②Promise | ⑤Promise | ⑧Promise |
③Practice | ⑥Practice | ⑨Practice |
⑩意義:學到什麼?
①上大學學習,然而學費太貴了,不想讓養父母負擔高額的學費。
②不離開學校,而是旁聽有興趣的課,才不會浪費時間。
③上書法課,學習改授與思考字體美學。最後創辦蘋果電腦,設計麥金塔電腦時,就將當年學到的書法字體放在電腦中。
④創業成功,但與董事會理念不合,竟被趕出董事會,失去自己創辦的公司。
⑤度過低潮之後,開始正向思考,不放棄創業初衷,要運用創意開方各種好產品
⑥創辦兩家公司,最後得到的啟示是要找到熱愛的事
⑦重回蘋果之後,開創新的產品,沒想到遭遇無常的癌症襲擊,讓他得暫離職位去對抗病魔。
⑧有機會停下來思考生命與死亡意義。
⑨接受生命與事業的考驗,投入治療,也投入工作,繼續創造有價值的產品。鼓勵更多人追求熱情。
⑩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在時間上,他也分配得很精準:開場與結尾各一分多鐘,三個故事各四分鐘,連接起來就是十五分鐘。他的演講敘事一方面符合三幕劇、九宮格的結構,另一方面也可視為三個獨立主題的故事,雖然彼此沒有關係,但是在他的巧妙串聯下,可以傳達他想談的主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精準敘事:12堂課掌握說真實故事的能力,把你的經驗和專業變成感動人心的內容》,漫遊者文化出版
作者:洪震宇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在海量數據與片段資訊的年代中,
學會說故事的基本功
就能有效溝通、找到價值和意義。
準備已久的簡報、提案、演講內容,無法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新聞稿、產品/品牌/專案計畫介紹,來龍去脈說不清,無法讓人瞭解?
跨部門整合成效不佳,該如何營造共識?
在教室裡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要有學習成效,該用什麼招數?
感性時代,每個工作者都需要的能力——說個好故事讓人感動
敘事思維 X 即學即用的6W+4P+故事九宮格,
=說出精彩的真實故事
繼暢銷書《精準寫作》與《精準提問》之後,洪震宇歸納多年講授「故事力」的公開課精華,與企業培訓的實戰經驗,整理出一套結合科學理論、實用技巧與個案研討的敘事方法學。本書分為觀念、技巧、實戰三大部分,讓每個工作者都能以日常生活和專業知識為材料,透過具體步驟與架構,說出與寫出讓人有共鳴、有收穫的真實故事。
故事跟你想的不一樣
——故事不只是虛構的小說戲劇情節,也有精彩的真實故事。
——每個人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都能成為好故事。但是,零碎的記憶或事實片段只是素材,要透過敘事手法才能讓故事流暢成形。
——故事能讓人感動,不是靠渲染或捏造事實,刻意營造戲劇效果,而是要有敘事思維:先了解聽者的需求與感受,找到具體的「情境」連結,編排生動的「情節」吸引,最後能建立「情感」共鳴認同,達到溝通效果。
真實故事的重要性
洪震宇指出,身處感性時代,知識、論點和邏輯已經不足以打動人,需要結合故事、價值和意義才能有效溝通,發揮影響力。當我們面對海量數據、片段資訊,更迫切需要掌握整體、詮釋資料意義的敘事思維,來對抗刺激消費的業配文、洗腦的假消息、沒有個性的AI機器生成文字。在數位科技生活之中,說故事不該只是娛樂他人、展示表演或刺激消費,真實故事尤其能幫助我們找到意義、建立認同與凝聚共識。
要說好真實故事,就要掌握敘事方法學
精準敘事是一套思考與表達的敘事流程。本書把說故事拆解成循序漸進的階段,再一一說明其中的思考步驟與表達技巧。
——具體的敘事小工具:從掌握故事模式的6W元素,到故事線的4P力量;再以故事九宮格作為統合工具,跟著真實個案一起練習,每個人都能掌握與應用。
——每一個概念技法都有相關的科學與文學理論佐證,並引用電影、韓劇與課堂學員作品為示範。
敘事力的多元應用
洪震宇長年接觸不同業種的企業、學校、政府組織、社區與部落,與學員實際演練如何在工作與專業上運用敘事手法。本書的實戰篇提出五種情境,說明許多專業領域都需要敘事力的基本功:
- 用故事傳達你的專業:提案簡報如何能勝出?如何準備精彩的演講?
- 讓人有感的敘事寫作:如何寫出一般大眾看得懂的新聞稿和科學成果報告?
- 企業的內部溝通:以好故事供內部學習、做跨部門學習
- 教室裡的敘事教學力:將故事融入教學,增進師生互動對話
- 敘事創生力:找出地方街區與小鎮故事呈現地方特色,豐富導覽的趣味與深度
洪震宇將不同的個案step-by-step拆解說明,更依據應用情境整理不同主題的敘事四象限圖表,讀者可以在閱讀間檢核練習,與自己的專業做連結。
精準敘事是一套思考與表達的方法,幫助你把零碎的經驗與知識細節編成好故事。洪震宇鼓舞每個讀者,有意識地細心栽培故事的種子,才能活出好故事,並能以開放的好奇心挖掘故事,為別人帶來驚奇與感動。
本書特色
- 最符合一般人的說故事需求:教你有意識地整理身邊的資訊,重建事件時序與因果關係,說出有意義的真實故事
- 豐富的個案討論:本書強調真實故事能在多元情境運用,滿足不同領域的專業需求。
- 實用的步驟流程:拆解近期知名故事(好萊塢電影、韓劇),與不同企業的學員作品,讓讀者更能明白好故事具有的元素與技巧。
- 彰顯故事的人文價值:鼓勵讀者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用真實故事達成社會溝通與創新,讓更多元的小敘事與意義價值可以浮現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Sent with Email Tabs, a Firefox Test Pilot experiment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