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高曼《專注的力量》:「一萬小時法則」已被奉為圭臬,問題是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 - The News…”


丹尼爾高曼《專注的力量》:「一萬小時法則」已被奉為圭臬,問題是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

文: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一萬小時的迷思

艾迪塔羅德(Iditarod)的狗拉雪橇比賽可能是全世界最累人的比賽:橇夫與一群拉著雪橇的狗在北極冰層上挑戰一千一百多英里的賽程,至少需跑上一週。一般做法是狗與橇夫白天行進,晚上休息;或整晚行進,白天休息。

蘇珊.布徹(Susan Butcher)改造了進行這項比賽的方式;她以四至六小時為單位、不論日夜地輪流行進與休息的方式,取代過去行進十二小時、休息十二小時的做法。這是一種風險很高的創新,例如,這讓她的休息機會變少了(當狗兒在休息時,她要忙著準備下一段路程)。不過,布徹與她的狗群已演練過這種方式,且她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就打從心底知道,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行得通。

布徹在艾迪塔羅德大賽奪得四次冠軍。自比賽退休十年後,她因白血病過世(她的弟弟在她童年時就因此離世)。為表揚她的貢獻,阿拉斯加州政府宣布將艾迪塔羅德大賽的第一天定為蘇珊.布徹紀念日。

身為獸醫技術員的布徹,是對雪橇賽犬隻提供人道待遇的先驅。她讓全年不斷的照護與訓練成為犬隊的行事標準,而非賽前的例外。她也充分地配合她的狗群能忍受的生理上限。對狗的待遇欠佳,一直是該項賽事受外界批評的主要原因。

布徹像馬拉松跑者準備一場比賽那樣訓練她的狗群,她理解休息和練跑同樣重要。「對蘇珊而言,狗兒的照護是第一優先事項,」她的丈夫大衛.蒙森(David Monson)告訴我,「她將她的狗群視為全年無休的專業運動員,給牠們最高水準的獸醫照護、訓練與營養。」

接著是她個人的準備。「在冰雪中進行可能長達十四天的一千英里遠征,所牽涉的複雜性是大多數人無法想像的,」蒙森告訴我,「氣溫會從華氏四十度降至零下六十度;你完全被暴風雪擺布。你必須攜帶修理工具箱,為自己和狗兒們準備食物與藥品,同時還要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就像在準備攻頂聖母峰一樣。」

「舉例來說,在每個檢查點與檢查點之間約有九十至一百英里的距離,你必須為下一段路準備足夠的食物與補給品,每隻狗每天需要一磅的食物。但如果下一段路程可能出現暴風雪,你得為狗兒準備額外的食物與遮蔽物,而這會增加重量。」

布徹必須做出攸關生死的決定——同時保持機警、注意周遭狀況——而且每天只能睡一兩個小時。狗群休息與奔跑的時間相當,但每逢休息時段,她總忙著照顧、餵食狗群、讓自己填飽肚子,還得進行必要的修理工作。「在高度消耗精力與壓力重重的時刻保持全神貫注,意味著你必須井然有序、事先充分練習,才能在龐大壓力下做出正確的決定。」蒙森說道。

她花費了無數個小時,將駕馭狗拉雪橇的技巧練得爐火純青,學習雪與冰的細微區別,以及和狗群培養緊密感情。不過,她的訓練模式中最著名的是她的自律。

「她真的能完全專注,」另一位艾迪塔羅德大賽冠軍喬.隆揚(Joe Runyan)說,「這使她成為此項運動的真正好手。」

據說,要在任何領域達到巔峰,所需花費的練習時間是一萬小時。「一萬小時法則」已被奉為圭臬,在網路上迴響不斷,在高績效工作坊中像經典般傳頌。問題是: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

如果你是打高爾夫球的遜咖,每一次揮杆或推杆時都會犯同樣的錯誤,那麼,持續練習一萬個小時錯誤的打法,並不會改善你的球技;你只會成為一個比較老的高爾夫遜咖。

說起一萬小時法則,恐怕沒有任何人比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更專業,一萬小時法則就是出自他對「專業能力」的研究內容。他告訴我:「機械化地重複動作對你是沒有幫助的,唯有透過不斷調整你的練習動作,才能使你愈來愈接近目標。」

「你必須透過鞭策自己來修正你的系統,在不斷擴展自身極限的過程中,一開始要允許自己犯更多錯誤。」

除了像籃球、橄欖球等必須仰賴身高與體格等先天素質的活動,艾瑞克森說,幾乎「任何人」都能透過聰明的練習達成最高水準的表現。

參與艾迪塔羅德大賽的其他橇夫,起初都不認為布徹有可能贏得比賽。蒙森回憶道:「當年,艾迪塔羅德大賽一向被視為男性、牛仔風格的運動——野蠻、粗獷的戰鬥。你為了證明自己的強悍而參加。其他的參賽者說布徹永遠不會贏——她把狗當作嬰兒一樣照顧。然而,當她年復一年地獲勝後,人們發現她的狗群比其他參賽的隊伍更能適應賽程的艱苦,這從根本上改變了現在人們準備這場比賽的方法。」

艾瑞克森認為她獲勝的祕訣在於「刻意練習」,就像一位專業級的教練(基本上這就是布徹與她的狗群的關係)經年累月地帶領你進行精心設計的訓練,同時你也全心投入。

經歷無數個小時的練習,是達成絕佳表現所必需的,但這還不夠。在任何領域中,專家們在練習時是否全神貫注,會造成關鍵性的差異。例如,在艾瑞克森對小提琴家的著名研究中——也就是顯示出最高水準者的練習都超過一萬小時的那個研究——艾瑞克森發現,這些專家都是全神貫注地練習,此外,那些練習是在大師級導師的引領下,針對特定部分改善他們的演奏。

聰明的練習永遠都要包括一個反饋迴路,讓你能發現錯誤並改正——這就是為什麼舞者會使用鏡子。理想的情況下,這個反饋是來自具備專家級眼光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每一位世界級的運動冠軍身旁一定有一位教練。如果你的練習缺乏這種回饋,你就無法登上巔峰。

回饋很重要,專注也很重要——重要的不僅僅是時間而已。

學習如何改進任何技巧,需要的是由上而下的專注。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指的是我們練習一項技巧時,能夠強化舊有的大腦迴路、建立新迴路,而這需要我們付出注意力:如果我們一邊想著其他事、一邊練習,大腦就不會重新連接相關的神經迴路,以鞏固特定的程序。

做白日夢會使練習失敗;那些一邊看電視一邊運動的人永遠無法達到最高水準。付出完全的注意力,似乎會增強大腦的處理速度、強化突觸的連接,同時為我們正在練習的事物擴張或創造神經網路。

至少一開始的時候是如此。當你已精通新的例行程序,重複的練習最終會將那種技巧,從刻意專注的由上而下神經迴路,轉移至不花力氣執行的由下而上神經迴路。到了那個時刻,你已經不需要思考,而是自動化地完成例行程序。

此處正是業餘人士與專家的分水嶺。業餘者在某個時刻,會因為他們把費力的程序變成由下而上的運作,而感到滿足。經過約五十個小時的訓練——不論是滑雪或駕駛——人們就會到達「已經夠好」的表現水準,也就是他們能在不太需要努力的情況下完成動作。他們不再感覺有必要集中注意力練習,而是滿足於他們已經學到的程度。不論他們再花多少時間在這種由下而上的模式中練習,他們的進步將是微乎其微的。

對照之下,專家會持續以由上而下的方式付出注意,刻意地抑制大腦進行自動化例行程序的衝動。他們會積極地專注於那些他們尚不完美的動作、專注於更正他們在比賽中做不好的部分、專注於改進比賽所需的心理模式。這些位於頂端的佼佼者,永不停止學習:一旦他們在某個時刻開始放鬆而停止聰明的練習,他們大部分的表現就會變成由下而上的方式,他們的技巧也將停滯不前。

艾瑞克森說:「專家會透過刻意設定高於他們目前表現水準的目標,建構與尋求更進一步的訓練,主動地抑制朝向自動化的傾向。」此外,「當專家投資愈多時間於完全專注且經過深思熟慮的練習,他們的表現就能有愈多成長、愈加精純。」

當年,布徹的目標是將她自己和她的雪橇犬訓練為一支高效運作的團隊。一整年下來,她與她的狗兒會在二十四小時中進行練跑和休息的循環,接著休息兩天——而不是採取當時標準的十二小時連續奔跑的方式,以避免她的狗群因過度勞累而慢下來。等到艾迪塔羅德開賽時,她與她的狗群正處於巔峰狀態。

集中的注意力就像拉緊的肌肉一樣,時間過長也會疲勞。艾瑞克森發現,世界級的選手——不論是舉重選手、鋼琴家、狗拉雪橇隊伍——通常會將費力的練習限制在每天四小時左右。休息與恢復身心能量是他們訓練菜單的一部分。他們尋求的是將自己與身體推向極限,但不會練過頭而使專注力在練習期間逐步減低。最佳的練習需要維持最佳的專注力。

shutterstock_501048304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注意力組塊

當達賴喇嘛在他的世界之旅中,向廣大聽眾發表演說時,在他身旁擔任英語口譯的通常是圖登.金巴(Thupten Jinpa)。達賴喇嘛以藏語演說時,金巴會全神貫注地聆聽;偶爾才做一個簡短的筆記。然後,當演說短暫停頓時,金巴就以他優雅的牛津口音,用英語複述達賴喇嘛剛才說的內容。

有幾次,我在海外於口譯員協助下演講,我被告知每次只能說幾句話就要暫停,以方便口譯員即席翻譯,否則他們要記住的內容就太多了。

然而,就在某次達賴喇嘛與金巴站在上千位聽眾面前時,我人正好在場,而達賴喇嘛演說的段落似乎愈來愈長,至少有一段,他用藏語足足講了十五分鐘才停下來。這麼長的內容,似乎沒有任何口譯員有可能記住。

在達賴喇嘛打住之後,金巴沉默了好一會兒,聽眾們明顯地開始擔心他面臨的記憶力挑戰。

接著,金巴開始他的翻譯,而他也連續講了十五分鐘——期間沒有猶豫、甚至任何停頓。那是一次令人屏息的演出,讓觀眾不禁鼓掌致意。

他的祕訣是什麼?當我詢問金巴時,他將他強大的記憶力,歸功於年少時在印度南部一所西藏喇嘛僧院擔任僧侶時所受的訓練,當時他必須背誦長篇的文字。「從你只有八、九歲的時候就開始,」他告訴我,「我們背的是傳統的藏文,當時我們尚未理解內容——就像歐洲的修士要記住拉丁文一樣。我們透過聲音來記憶。有一部分文字是儀式中的誦文,所以你會看到僧侶完全憑記憶唸誦那些經文。」

年輕僧侶們要記憶的文字有時長達三十頁,外加數百頁的評注。「我們會從二十行起步,早上開始背,在白天時搭配文本提示,重複背誦幾次。到了夜晚,我們就在黑暗中全憑記憶背誦。到了第二天,我們會再加上二十行,並背誦全部四十行——如此重複,直到我們能背誦整篇文字為止。」

聰明練習的專家艾瑞克森,已經向美國大學生傳授過一種類似的才能;他們藉由純粹的堅持不懈,能正確記誦高達一百零二位的隨機數字(這種等級的位數記憶,必須花費四百個小時的專注練習)。艾瑞克森也發現,敏銳的專注力可以讓學習者發現更聰明的記憶方法——不論是在鍵盤上或在大腦的迷宮中。

「談到這種注意力的應用,」金巴透露,「需要鍥而不捨的精神,雖然這可能很無趣,但你還是要堅持下去。」

此等令人讚嘆的背誦能力,似乎會擴大工作記憶的容量。工作記憶是我們專注幾秒鐘所記下的東西的暫存之處,之後我們會將這些東西傳遞到長期記憶。但這種表面上的增加,並不會真正擴展我們在每個當下所能專注的內容量。祕訣在於區分組塊——這是聰明練習的一種形式。

「當達賴尊者說話時,」金巴告訴我,「我知道他演說內容的要旨,且大多數時候我知道他說的是講稿中的哪些特定文字。我會在關鍵處做個速記筆記,但我說話時很少會看筆記。」所謂的「速記」就是在區分組塊。

已故的諾貝爾獎得主暨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司馬賀(Herbert Simon)多年前曾告訴我:「每位專家(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中)都需要一些像這樣的記憶能力。」記憶就像索引;專家們大約有五萬個他們能識別的熟悉資訊組塊,例如,對醫生來說,這些組塊中有許多都是病徵。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讓你掌握AI世代的卓越關鍵(全新修訂譯本)》,時報出版

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譯者:周曉琪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暢銷全球10週年 ╳ 全新修訂譯本.經典重現

「專注力」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心靈資產,
也是天賦、財富、階級都無法獨占的強大力量!

分心時代你最需要的一本書,
工作者自我提升的最佳鍛鍊。

避開數位分心陷阱,讓專注力引領你邁向卓越!
1996年,丹尼爾.高曼以重量級鉅作《EQ》揭示超越IQ的心智力量,掀起狂潮;如今,在這個全球失焦的分心年代,高曼再次以突破性觀點檢視今日最稀缺的資源、帶來高績效與成就的祕密——專注力。

心理學家高曼在本書中統整各種變化形式的專注力,探論此種攸關你我一生榮枯的心靈資產。專注力的運作有如肌肉——不用會退化,愈鍛鍊則愈茁壯。勤於鍛鍊專注力,是在所有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高曼以其在心理學領域深耕數十年之基礎,去簡化繁,精確指出專注力的三種形式:

  • 內在(inner)的專注:察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正確釐清事物的優先順序。此一內部控制機制,是決定我們一生榮枯之關鍵。
  • 對他人(other)的專注:透過同理心去了解他人的內在想法與感受,並予以協助。
  • 對外(outer)的專注:此種專注一如領導者的視野,有助於理解大環境或生態體系,對決策、管理和創新而言非常重要。

本書以高度競爭性的運動、教育、藝術、企業界等領域的豐富個案研究為佐證,說明這三種專注力缺一不可,是超凡與凡俗間難以跨越的界限。幸而,專注力是可以鍛鍊的,高曼稱為「聰明的練習」,書中列舉多種能提升專注力、強化心智的解決方案,例如正念冥想、組塊記憶、正面情緒等,皆有助於改善分心,帶來完美的表現。

每個人都必須經歷這種鍛鍊專注力的歷程,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專注力,是無關天賦、無關權勢、無法繼承,真正具流動性且操之在己的心智力量。唯有全方位掌握由內而外的專注力,才能真正邁向卓越,預見未來。

getImage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Sent with Email Tabs, a Firefox Test Pilot experiment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OP28熱議「自願性碳市場」何去何從,學者建議台灣企業先觀察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什麼是不動產役權?不動產役權涉及哪些權利義務是需要注意的? |法律百科 Legispedia

法定空地是什麼?法定空地查詢方法?法定空地可以買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