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和窮人的差異是什麼?「成功」只是因為誰比較聰明嗎?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富人和窮人的差異是什麼?「成功」只是因為誰比較聰明嗎?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

文:夏天不上班

在這個世界上,富人和窮人的差異並不僅止於財富。許多人認為,富人擁有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資源,更重要的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模式。

這樣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資源、應對困難和持續成長。那麼,真的存在所謂的「富人思維」嗎?如果真的存在,我們如何培養它,從而打破命運的枷鎖,進入正向的財富循環?

富人與窮人思維的區別

在社會的眼中,富人和窮人常被認為是兩個極端。許多人認為,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上。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和迪弗洛(Esther Duflo)是一對經濟學家夫婦,以他們在貧困、發展經濟學和社會政策領域的研究而聞名,他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探討。

他們發現,富人和窮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其實不如我們之前所想的那麼明顯。換句話說,這並不意味著窮人的思維方式就是不良的,或者富人的思維方式就一定是正確的。

事實上,許多時候,富人所擁有的優勢並不完全是基於他們的思維方式。這些優勢可能源於他們的出身、教育背景、或是他們過去所建立的人脈關係。這些優勢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會被不自覺地放大,從而使他們在許多決策中取得優勢。

例如,一位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培訓。當他長大後,即使他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決策,他也可以依靠家庭的資源和人脈,來緩解這些決策帶來的影響。而窮人則可能沒有這樣的資源和後盾,所以他們的每一次決策都可能對他們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但這並不表示窮人的思維方式就是有問題的。很多窮人也具有出色的才華和能力,只是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機會來展現自己。因此,當我們談論富人和窮人的思維方式時,我們應該更加小心,不要過於簡化這個問題,也不要將富人的成功完全歸因於他們的思維方式。

芭芭拉艾倫瑞克的底層生活體驗

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是一位美國作家、社會評論家和政治活動家,名作是2001年出版的《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書中她以最低工資生活了三個月。

為了更真實地了解低收入勞工的日常生活,她決定暫時放下自己舒適的生活,深入到社會的底層,以一名窮人的身份體驗那裡的生活。

在她的體驗中,芭芭拉不僅僅是做一名普通的低薪工人,她還嘗試了多種不同的工作,如餐廳服務員、家庭清潔工和銷售員等。透過這些工作,她親身體驗到了低收入工人們所面對的無數困難和挑戰。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窮人所面對的每一次決策的重要性。對於他們來說,一個小小的失誤或是一次不夠周到的決策,都可能導致他們生活的進一步困境。例如,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醫療開銷,他們可能無法支付下個月的房租;或是因為一次工作上的小錯,他們可能失去唯一的收入來源。

透過這段深入體驗,芭芭拉不僅更加了解低收入工人們的生活狀況,她也意識到社會結構和制度上的不平等。

容錯率低的問題

當談及「容錯率低」,這基本上描述的是一個人或組織在面對風險時,他們的承受能力有限。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人來說,他們在做決策時,常常會偏向於選擇那些看似安全和穩定的選項。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無法承受由於錯誤決策所帶來的損失。

但這種保守的策略,其實有幾大隱憂:

  1. 機會成本高:太過於保守,可能意味著放棄了許多可能的機會,這些機會或許會為他們帶來更好的回報,或是提升生活質感。
  2. 創新瓶頸:恐懼新事物、新策略,這會限制了他們的視野,使其難以找到更有效、更合適的解決方案。
  3. 貧富差距加劇:對於經濟處於劣勢的人,由於他們多採取保守策略,可能會錯失一些改善其經濟地位的良機,長此以往,貧富差距只會更擴大。
  4. 心理負擔:當一個人感覺到選擇受限,這絕對會帶來心理上的重壓。這種持續的壓迫感,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心情,甚至可能對身心都造成傷害。

如何培養富人的思維方式

培養富人的思維方式,並不是說要追求極端的物質富裕,而是要養成一種能夠有效管理資源、不斷自我成長、並積極面對挑戰的思維模式。

如何讓財富步入正面循環

首先,談到財富的正向循環,不得不提及基礎的金融教育。這包括了解資金的節省、合理的投資策略,以及如何智慧地使用信貸工具。例如,利用每月自動轉帳的方式,將資金投放到儲蓄或投資帳戶,這是一個非常實用且高效的策略。

再來,對於信用卡債務這塊,真的要特別留意。尤其是高利率的部分,建議你最好避免,或是設計一套清晰的還款策略,以免後續的利息成為一大負擔。投資上,多元化策略是王道。不論是股票、債券,或是房地產,分散投資可以幫助你降低風險。

當投資開始帶來回報時,利用這些收益進行再投資是個極佳的策略,因為複利的效應實在太強大了。此外,提升自身能力或者探索其他副業機會,也是一條可行的增收路徑。

生活中的消費,我們還是得掌握預算,避免不必要的衝動購物。多跟一些金融界的夥伴交流,他們的經驗或許能為你帶來新的啟發。

最後,金融環境一直都在變,持續學習與適時調整策略才是硬道理。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助益,有任何問題或想法,歡迎隨時討論喔!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從窮到富:如何打破命運的枷鎖,開始正向的財富循環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丁肇九



Sent with Email Tabs, a Firefox Test Pilot experiment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OP28熱議「自願性碳市場」何去何從,學者建議台灣企業先觀察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我差點不小心寫出一本書:用軟體實作「卡片盒筆記」,以及推薦使用的三個工具 - The News Lens…”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三讀通過:炒房最重罰5000萬、違規轉售罰300萬、私法人買房「許可制」 -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