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總額成長率4.7%,專家估2026年前面臨漲保費;點值撥補爭議,醫界提議另設公務預算挹注 - The…”
健保總額成長率4.7%,專家估2026年前面臨漲保費;點值撥補爭議,醫界提議另設公務預算挹注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健保總額成長率4.7% 專家估2026年前面臨漲保費
(中央社)2024年健保總額成長率核定為高推估4.7%,付費者代表總額協商召集人李永振表示,這次不僅首度將成長率拉到天花板,更挪用作健保基金的公務預算救點值,估2026年前恐面臨漲保費。
有關2024年健保總額預算,健保署長石崇良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2024年健保總額成長率4.7%,是為擴大新醫療科技給付、增加兒童急重症照護、強化全人醫療照護、擴大居家機構照護,以及提升護理照護量能及強化醫管感染控制等,因應民眾醫療需求,擴大健保資源使用效益。
健保安全準備金不能低於1個月水準,健保署原初估今年底安全準備金約有1.97個月,明(2024)年底安全準備金大概有1.86個月。石崇良表示,即使行政院挹注健保新台幣240億元扣除43.33億元撥補點值,今年底安全準備金約1.89個月,明年底1.8個月,明年健保費率仍不受影響。
李永振昨(3)日在記者會中表示,以現行費率5.17%、成長率較高的總額協商醫界代表版本推估,若2024年總額成長率為4.672%,2024年健保收支累計結餘1278億元,預計2026年安全準備金用罄,收支發生短絀。如今健保總額成長率高達4.7%,2026年前恐面臨漲保費。
健保總額協商專家學者代表韓幸紋說,總額成長率4.7%超出今年協商的醫界與付費者版本,4.7%未在健保會討論,是健保署直接提出,未透過健保會監督。政府未依法行政,破壞總額協商制度,開了惡例,未來醫界及消費者無法相互信任,因為即使雙方協商,政府仍有自己的作法。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說,2024年健保總額不僅協商機制遭破壞,仔細分析醫院及西醫基層部門各項計畫草案檢核表,需求評估、預期效應等資料竟有40多項欠缺,衛福部仍審核通過這項動輒上億元的計畫。「如果這是我學生交的期末報告,一定會被當掉。」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西醫基層從年初積極與各地方公會及醫學會收集資料,都是希望未來提供民眾服務的預算,包含兒童及長者醫療照護計畫、提升護理師收入等,經過半年以上密集會議,這些預算健保署也認同,提供資料訴求非常清楚。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台灣健保總額過去一直都是不足,雖2024年健保總額成長率被外界稱為拉到天花板,但細看過去多年健保總額成長率平均值為4.77%,甚至一度有5%以上,總額成長率一定要足夠,才能因應新藥或新科技引入、醫事人員調薪等制度。
健保點值撥補爭議 醫界提議另設公務預算挹注
(中央社)行政院同意動支51.33億元,解決因就醫爆量而縮水的健保點值,部分挹注經費來自原做健保基金的公務預算,引起健保會部分代表不滿。醫界提議未來另設公務預算挹注,常態化撥補。
健保總額是事先匡列預算金額,醫療服務給付則在事後論點數計算,一旦點數爆量,「點值」就會稀釋。今年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解封,民眾就醫爆量,上半年健保給付點值1點不足1元,形同醫院診所進帳打折。行政院同意動支約新台幣51.33億元,補貼中醫、西醫基層及醫院部門健保點值。
至於預算來源,優先動支健保總額預算「調節非預期風險及其他非預期政策改變所需經費」項目預算8億元,行政院公務預算挹注健保基金240億元支應不足部分。
健保會付費者與專家學者、公正人士代表委員昨日舉行記者會抗議,擔憂動用健保基金先例一開,未來只要安全準備金充足就會被挪為他用。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立法院審查2024年度健保基金預算時,相關議事錄決議已言明2023年撥補240億元與2024年200億元,明列支出是用於撥補健保基金以改善健保財務,因為擔心民眾經濟受疫情影響,避免調漲保費,充實安全準備,不是撥補點值。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調節非預期風險及其他非預期政策改變所需經費」多年未使用,幾乎都回歸健保基金,自2003年起累計89.7億元,如遇非預期風險經費當年度所編預算不足,應從健保基金挹注支應。即使動用經費,明年健保費率仍不受影響。
醫界同樣選擇在昨日舉行記者會表態挺健保撥補。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面對這次的議題,健保會法定職權是提供意見的角色,公務預算補點值是最大共識。避免類似爭議再度發生,建議未來可增加額外公務預算,挹注點值不足,以利常態化補足浮動點值。
出席記者會的多名醫界代表提到,收入被打折,沒人能接受,尤其如今面臨疫後醫事人員離職潮,若沒有足夠經費,難以改善待遇、調升薪資,人員持續流失、照護人力不足,醫院只能被迫不斷縮減病床數,對於民眾健康影響甚鉅。
醫學中心協會監事、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疫情之後,全世界醫療供應鏈產生巨大變化,台灣從今年開始COVID-19疫情治療費用不再透過公務預算,改為健保給付,對醫院收入有很大的影響,台北區上半年健保點值跌破0.8,總額財務試算不可控、不可預期,不利於產業發展。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政院同意動支51.33億元搶救上半年健保點值,醫師公會全聯會:振奮人心
- 回應醫界不滿健保點值下降:健保署估2023上半年要補貼47.11億元,就等部長拍板
- 醫院內設藥局有什麼問題?逐步推動「藥費獨立總額」,為台灣健保的永續發展鋪路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Sent with Email Tabs, a Firefox Test Pilot experiment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