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23

《走出莊子的逍遙路》:道家老莊所要消解的重點不在「吾生有涯」,而在「知也無涯」

Image
《走出莊子的逍遙路》:道家老莊所要消解的重點不在「吾生有涯」,而在「知也無涯」 文:王邦雄 我們從「生有涯而知無涯的處境與困局」出發,再講「乘物以遊心的本質與出路」,由「心齋與坐忘的修養工夫」,尋求「才全而德不形的自在天真」;且通過修養工夫證成「用心若鏡的實現原理」,進一步的體現「大鵬怒飛的主體境界」。《莊子》內七篇,〈逍遙遊〉是第一篇,但是我覺得一開講就暢言〈逍遙遊〉,會讓很多人不知人間艱苦,不食人間煙火,所以我把〈逍遙遊〉的主體境界,安排在修養工夫所存全的自在天真之後,再展現莊子一生所嚮往追尋之「逍遙遊」的主體境界。 「逍」是工夫,「遙」是境界 〈逍遙遊〉的主題寓言是「大鵬怒飛」,它的分量等同〈齊物論〉的「萬竅怒呺」,與〈養生主〉的「庖丁解牛」,主導全篇的義理走向。這個寓言故事是以鳥獸蟲魚做為主角,但是它要展開的是人為萬物之靈的生命人格,可以「由小而大」,再「由大而化」之成長與飛越的歷程,所以先解讀這個寓言故事的內涵與轉折,才能逐步的把蘊藏其中的精義開發出來。 「逍遙」現在已成了一個不可分的聯合複詞,就是生命自在的意思,〈逍遙遊〉篇中也是把「逍遙」二字一起說的,最後一段有云:「『逍遙』乎寢臥其下。」依王船山的解法,他把逍跟遙分開講,「逍者,嚮於消也」,「逍」是消解的工夫,你要把生命的有限性消解掉;「遙者,引而遠也」,「遙」是通過消解的工夫所開顯之廣大自在的境界,是高蹈遠引的意思,此海闊天空而任我遨遊就說是「逍遙遊」。 我們前面講了「心齋」、「坐忘」的修養工夫與「才全而德不形」的自在天真;「坐忘」的「離形去知」或「心齋」的「無聽之以耳」與「無聽之以心」;皆可以轉化而成「用心若鏡」,以照現萬物。所以那個「逍」就是消解形軀生命的有限性,與心知執著所牽引而出之人間的複雜性;「遙」是消解形體的有限性與人間的複雜性而透顯心靈的無限性,「虛而待物」而「同於大通」。 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哲學智慧,首先一定要體貼人生的困苦與哀傷;其次就是要給出一個願景,給出一點希望,把它們從困苦與哀傷中引領出來,能夠走向未來。所以有顧桐柏所說之「銷盡有為累」的工夫,與「遠見無為理」的境界,又說:「以斯而遊,故曰逍遙。」 《論語》孔子有云: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歐洲究竟是跑了第一?還是怪物一個?

Image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歐洲究竟是跑了第一?還是怪物一個? 文:約翰.赫斯特(John Hirst) 歐洲,為什麼可以搶第一? 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文明要比歐洲文明進步。歐洲的印刷術、造紙術、火藥、羅盤針和運河的水閘,皆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來。然而,世上第一波穩健的經濟發展首度發生在歐洲,工業革命繼之而起。而其他代表現代的標記,如代議政體和人權觀念,也是發軔於歐洲。歐洲是怎麼一回事? 1480年,中國明朝皇帝下令停止所有的海外探險和貿易,繼續從事貿易的商人被視為走私犯罪,皇帝會派軍隊破壞他們的居處,燒毀他們的船隻。但在歐洲,沒有一個國王曾經濫用或自許有這樣的威權,畢竟宣布如此閉關自守的律令代價高昂,沒有一個國王負擔得起。在歐洲,當國王的總是強敵環伺,而中國皇帝的君權無人能比,這是他們擁有的優勢——或者說是陷阱。歐洲國家之間相互為敵,是它們向海外擴張的一股推助力量。 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再也不曾出現一個統領整片疆土的強大力量。想像一下羅馬曾被某個單一勢力征服,就像中國被滿族、印度被蒙兀兒人、中東被鄂圖曼人土耳其征服那樣。藉由征服,這些異族搖身成了新江山的主人。但羅馬的征服者卻是數個不同且互相敵對的日耳曼蠻族。 這些蠻族從來就沒當過什麼主人,與其說他們征服了羅馬帝國,不如說他們在踏上這個帝國土地後,發現它正在自己的腳下融化。他們毫無治理固定國邦的經驗,連羅馬賴以維生的徵稅機制都維繫不住。由此,他們顛覆了普世政府的一個通則:治理轄下的國家卻課不了稅。 不是所有東西都歸國王所有 歐洲的歷史演進泰半從奠基的這一刻起便已註定。政府對人民毫無掌控能力,它們必須殫思竭慮,才可能爭取到人民的服從。它們若想擴張勢力,就得提供良好的政府——也就是維護治安作為回報,它們不能像亞洲和中東不計其數的帝國及王國那樣,光靠收稅機制和進貢就能運轉。 數百年來,這些國王最大的威脅,是他們最有權勢的下屬——有地的貴族階級。這些權臣最後終於俯首,但因為已在自己的領土上雄霸夠久,早就為自己也為他們土地上的人民爭取到私有財產的保障。「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屬於國王」,是歐洲自由和繁榮的基石。 為了讓貴族俯首稱臣,國王對城市裡的商賈、貿易人

《民族重建》導讀:民族是在何時出現?族群清洗為何發生?國家之間的宿怨又要如何化解?

Image
《民族重建》導讀:民族是在何時出現?族群清洗為何發生?國家之間的宿怨又要如何化解? 文:陳嘉銘(中央研究員人文社科中心副研究員) 【導讀】那些多麼令人傷心的民族主義 十六到十八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是個迷人的政治體系。它是近代歐洲版圖最遼闊的王國,涵蓋了今日的立陶宛、波蘭、烏克蘭和白羅斯,統治和兼容了多種語言、族群和宗教。它擁有傲人的文明和先進的共和國憲法。數量龐大的貴族階級擁有廣泛的法典化的政治權利。這些貴族可能來自立陶宛、波蘭或者今天烏克蘭的首都基輔,但是他們的共同語言是波蘭語。因為波蘭語在這個區域被認為是唯一可以寫出優美詩歌、精確法律和哲學語言的文明語言。波立聯邦的貴族公民階級共同組成了波蘭民族(Polish Nation),稱呼自己為波蘭人。 身為波蘭人或者波蘭民族,在這塊土地上,長久以來指的是貴族、公民和文明的三合一身分,而不是族群或者語言身分。一位來自立陶宛的貴族,既是立陶宛人也是波蘭人。在近代歐洲,屬於什麼階級、信仰什麼宗教,比說什麼語言、屬於什麼族群重要許多。一個小區域常有多種族群混居。多數農民沒有清楚的族群身分,說不同語言的人常住在一個村落,一起長大、一起務農。 但是在一九四○年,這個區域的人們卻都接受了「一塊土地只屬於一個民族,每個人只會正好屬於一個民族」這樣的觀念。到了一九七○年,只剩下一種現代民族性的概念在波蘭社會運作:「每個波蘭人都必然是波蘭公民,都屬於波蘭族裔,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位羅馬天主教徒。」如果現代的波蘭人遇到十七世紀的波蘭人,必然會對彼此稱呼的「波蘭人」瞠目以對。為什麼僅僅在一百五十年間,民族這樣的身分範疇就發生如此重大的改變?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將這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對這個區域提出三個意義重大的叩問:「民族是在何時出現?族群清洗為何發生?國家之間的宿怨又要如何化解?」過去也有歷史學家試著回答這些大問題,但是他們宏觀敘事,往往缺乏史奈德掌握幽微細節的歷史敏感度。史奈德提出了三個精彩的論點回應這三個問題: 一、歷史案例的具體細節很重要。史奈德常用詩人、英雄、紀念碑、符號、自傳、以家族或者村落為中心的微小歷史去論述他的論點。為了解釋結果為何發生,無法預期的事件、政治領袖的人格、政治決策、強權間的競爭和

《國家VS農民:廣西大饑荒》:「反瞞產運動」如何致使大饑荒更為惡化?

Image
《國家VS農民:廣西大饑荒》:「反瞞產運動」如何致使大饑荒更為惡化? 文:王力堅 反瞞產運動加劇大饑荒 統購統銷措施對農民糧食的強購,剝奪了農民求生的資源;集體化體制對農民自主性的限制,則控制了農民求生的方式。具體而言,集體化體制為中共當局起到雙重控制、雙重保險的作用。 一方面,集體化體制將「一盤散沙」的農民組織起來,讓當局能更有效管理、控制農民,尤其是掌握、控制、調度農產品資源;統購統銷的實施,就是在集體化之後得以更多進行超額徵購。 另一方面,當農民為了自救以瞞產私分方式對抗超額徵購時,當局便動用國家政權力量,在集體化體制內開展反瞞產運動。1958年底至1960年初,廣西即先後進行了兩次反瞞產運動。 反瞞產運動的主要導因,是高浮誇「大豐收」造成的誤判。環江縣第一次反瞞產運動就是由於1958年中稻畝產逾13萬斤的「大豐收」後卻徵購不到預期的糧食,「豐產後的糧食到哪裡去了?自治區黨委、地委領導『調查』的結論是,相當多的糧食被『瞞產私分』了」,於是環江縣委於1959年2月27日至3月3日召開「反瞞產」四級幹部會議。會議後,「各公社開展聲勢浩大的反『後手糧』(即反瞞產)運動」。 關於廣西第二次反瞞產運動,雖有廬山會議反右傾影響,但亦與「虛報產量、高徵購」密切相關: 當年(1959年)8月至9月,自治區黨委舉行第一屆九次會議和自治區、地、縣三級幹部會議,批判「右傾思想」,把在大躍進中虛報產量、高徵購、放開肚皮吃飯所引起的缺糧情況,說是下面「瞞產私分」造成的,群眾手中還有糧食。於是,在全自治區開展「反右傾運動」和「反瞞產私分鬥爭」。 人民公社化後,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在集體化體制內得以順利推展,各地紛紛召開會議,「自上而下,層層開展反『瞞產』,通過大會小會輪番『核產』」, 以各級幹部會議打開反瞞產運動的局面。 反瞞產運動的主要目的即為了從農村徵購更多糧食。《資源縣志》專設一節「高徵購、反瞞產」作如下記述: 1959年冬縣委召開四級幹部會議,批判糧食問題上的個人主義和本位主義,要求樹立全局觀點,號召申報瞞產糧,布置全面清倉核產。會後全縣組織880餘人的反瞞產隊伍,在全縣開展反瞞產運動。對983個生產隊

《因子投資》推薦序:持續性、普遍性、穩健性、直覺性和可投資性,這是最重要的五個面向

Image
《因子投資》推薦序:持續性、普遍性、穩健性、直覺性和可投資性,這是最重要的五個面向 文:克里夫.艾斯尼斯(Cliff Asness,AQR資本管理公司聯合創始人) 推薦序 簡單來說,因子投資方法是定義出、並系統性地遵守一系列規則而建立的分散投資組合。我們要做的是有系統性地選擇確定具備明顯共同特徵的股票,並且持有由這類股票所構成的投資組合,同時避免買入、出售甚至做空(賴瑞和安德魯同時關注了賣空和做多因子)等特徵相反的投資組合。 在定義某個因子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包括:該因子以往是否曾經有過獲利?未來在扣除成本之後是否還能獲利?為什麼該因子有能力帶來獲利?典型的因子之一是做多「便宜」的股票,賣空「貴」的股票。透過比較股價和企業的基本面,例如帳面價值、利潤或營收,能夠衡量股票價格的高低。另一個例子是做多有優秀動能的股票,賣空動能不佳的股票。這裡的動能指的是股價近期的表現。諸如此類的因子還有很多,而這些因子本身都是研究課題。 金融經濟學人約翰.寇克蘭(John Cochrane)教授曾說過一句知名的話,金融專業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早就打造了一個因子「動物園」[1]。但這並不是什麼讚美的話。近期,其他研究者也積極地提醒我們「資料探勘」(data mining)技術所帶來的危險 [2]。在某些領域,資料探勘是很值得讚賞的工具,但在金融行業,資料探勘則被視為一種貶抑。這意味著,聰明人可以使用強大的電腦,輕而易舉地找到在歷史中具有效表現的因子,並加進「因子動物園」裡。 然而,用這種方式發現的因子並非真實存在。換句話說,這些因子是隨機性的產物,同時也帶入了選擇偏見,因此過去的成功無法複製到未來。為了看清這點,假設沒有真正因子的存在,你仍可以找到許多在歷史上帶來過高額回報的資產特徵,前提是你必須測試夠多的可能選項(或是測試夠多備選規則所創造出的多元因子)。 然而,它們並不具備任何往前進的效力,因為我們一開始就假設沒有任何因子是真實的,所以這些只是在夠多的亂數據中展開搜索,而意外找到看起來不錯的因子。這是大數據和大規模計算的力量,而因子動物園是這項事實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在學術研究中,還是對經理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資產整合,它都是有力的動機,因為都是為了要找出在歷史中表現良好的因子。

學者評私校退場條例:「制度就是告訴你,趕快結束學校吧」

Image
學者評私校退場條例:「制度就是告訴你,趕快結束學校吧」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上路超過1年,已有6所私立大專校院依法停辦,另13所私立高中職被列入「專案輔導學校」。《當代法律》雜誌與東吳大學、全國大學自主聯盟協會今(30)日共同舉辦私校退場機制學術座談會,其中針對《退場條例》在專輔學校改善、改辦的規定進行討論。 一旦被列入專輔學校,需依法在2年改善期內改善辦學解除專輔,或是改辦為其他教育、文化、社會福利機構,否則就必須停招停辦。 不過,輔仁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吳志光認為,與其說是「輔導」,不如說是「加速退場」,因為依法專輔學校有多個不得辦理事項,包含辦理推廣教育、開設遠距課程、境外專班、招收境外生,且100萬以上工程需報請主管機關、董事會改組任用有所限制,等於是教育部「接管」學校。吳志光認為,這樣的情況下,專輔學校已經無法生財,想永續經營力有未殆。 先前被列入專輔學校的高苑科技大學,因為獲得台鋼集團挹注2.8億元,得以解決財務缺口,免除專輔繼續辦學,但多名與會學者都認為是特例。 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周佳宥就指出,雖然法理上學校在專輔階段還有機會,但此時已經沒有財政收入,很難再去招募參與者。高雄大學法學院教授廖義銘也說,台灣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向退場學校投入資金,但相關規範讓這些能量受到干預。 建業法律事務所所長王晨桓坦言,制度面上只能期待專輔學校有像高苑一樣好的契機被拯救,但真正的問題在於:「難道不能創造一個環境,讓救世主可以進來嗎?」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高苑科技大學2022年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但獲台鋼集團捐資2.8億元,教育部退場審議會解除其專案輔導身份。 學者質疑加派董事為「橡皮圖章」 也有學校會想轉型為教育、文化、社福機構,但目前列入專輔的學校多半位於非都會區、地處偏遠,吳志光認為目前轉型的條件太過嚴格,因此這樣的學校轉型空間有限,無可避免只能走上解散一途。 另外,《退場條例》第14條指出,專輔學校停招時,學校法人主管機關應重組董事會,法規明定當中有一定比例須為專任教職員、學者專家,且原本的董事長、董事、監察人的配偶、三親等以內血親、姻親都不得擔任重組後的董事會。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上路:醫院慢箋首次調劑需收取部分負擔,醫院急診將依層級別定額收費

Image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上路:醫院慢箋首次調劑需收取部分負擔,醫院急診將依層級別定額收費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將於明(7/1)日正式上路,門診藥品部分負擔調高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的收取上限至300元。醫院所開立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取藥品部分負擔,第2次以後調劑維持免收;急診部分負擔新制則會改為依醫院層級採取定額方式向民眾收費。 基層診所維持免收慢箋部分負擔,法定免部分負擔者不受新制影響 依據健保署21日公布之 新聞稿 ,本次門診藥品部分負擔,調高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藥費收取上限,最多收300元;醫院所開立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取藥品部分負擔,第2次以後調劑維持免收,基層診所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而中低收入者及身心障礙者,不論就醫院所層級,藥品部分負擔均按照基層診所收費方式收取。 至於急診部分負擔新制,健保署表示民眾到大型醫院急診,會依醫院層級別採定額方式收取;醫學中心調高為750元、區域醫院調高為400元,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維持收取150元;中低收入者與身心障礙者於醫學中心收取550元、區域醫院300元、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150元。 為了持續保障弱勢族群,健保署指出對於現行法定免部分負擔的民眾,如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地區就醫,及原本由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榮民、三歲以下兒童、警察消防海巡空勤軍人、油症患者、替代役役男等對象,不受影響。 《聯合新聞網》 報導,新制上路後領取慢箋需計入門診藥費部分負擔,是否影響民眾就醫意願?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思德說:「我覺得會」。他不擔心老病人,原因是他們知道按時服藥對控制病情的重要,但新病人或三高初期患者,若沒有不適感,也沒有病識感,對於拿藥要花錢,可能影響就醫意願。 《聯合新聞網》 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說,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對特定族群仍有影響,如第一次慢箋藥費取消免部分負擔,恐衝擊國內潛在慢性病患者,若患者不願就醫花錢,不利慢性病長期控制,一旦延誤就醫或出現併發症,健保醫療資源只會花費更多。 林雅惠說,健保署加速推動分級醫療,6年來投入400多億元,但

“《心靈的相遇》:當代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正是起源於挑戰和攻擊佛洛伊德的歷史 - The News Lens…”

Image
《心靈的相遇》:當代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正是起源於挑戰和攻擊佛洛伊德的歷史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 文:路易斯.阿隆(Lewis Aron) 女性、女性主義與精神分析 大量女性進入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領域,以及隨之而來的女性主義思想和婦女運動的影響,不僅對專業實踐,且對精神分析理論本身,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伊琳.菲利浦森(IlenePhilipson, 1993)記錄了過去二十年間在心理健康領域發生的巨大轉變。大量女性進入心理治療行業,而新進的男性數量卻在不斷減少。菲利浦森認為,從驅力模式到關係模式的轉變,深深地根植於該領域的性別重構中。雖然關係派分析師的大部分文章都沒有直接承認性別的影響,但隨著關係模式在精神分析領域中的上升,可以看到性別對這一重大轉變的影響。 在過去十年間,許多關於關係理論和實踐的文章都間接地受到女性主義以及女性加入心理健康行業的影響。更多關注病人和分析師之間的相互性,並承認治療的互為主體性維度,這些貢獻很可能受到了女性主義意識及其對平等主義強調的影響。而關注雙人心理學、社會建構主義,以及將分析師放入其所研究的系統內部進行概念化,這些貢獻至少間接地受到女性主義批判客觀科學中的男性理想及其調查物件缺乏參與性的影響(Keller, 1985; Flax, 1990)。 強調依附是臨床精神分析的一個核心方面,並認為聯結和共情與獨立和自主(autonomy)同樣重要,這一觀點同樣間接地受到了女性主義批判我們文化中對獨立和孤立自我的理想化的影響。將重點從以伊底帕斯情結為中心地位的移情轉向前伊底帕斯現象,這一發展也受到傳統精神分析中女性主義對伊底帕斯理論進行大量有力批評的影響。 然而,那些直接關注女性主義理論、參與女性運動,並將重要思想引入精神分析,尤其是精神分析技術中的臨床精神分析學家並不常見。此外,他們的貢獻往往局限在與女性主義直接相關的領域,如對性別和性行為的研究,或男性和女性病人與男性或女性分析師合作的臨床意義。 讓我們來聽聽下面這段引文在描述從古典模式向關係模式轉

“《職場複利學》:人際敏銳度共有六個面向,這種能力可以讓你脫穎而出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Image
《職場複利學》:人際敏銳度共有六個面向,這種能力可以讓你脫穎而出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 文:瑞米 人際敏銳度:人際關係與合作模式是成功和幸福的關鍵 這一節我重點向大家介紹學習敏銳度中的一個重要維度——人際敏銳度,同時以人際敏銳度為出發點,向大家分享我的經驗總結。 人際敏銳度指具有良好的自我認知,從經驗中學習,建設性地、調整性地對待他人,並且在不斷變化的壓力下保持冷靜、具有適應性的能力大小。擁有較高人際敏銳度的人能以開放的態度對待他人,喜歡和不同的人交往並享受互動,理解他人的獨特的優勢、興趣和不足,並會有效運用這些特點來完成組織目標。 網路上經常出現一些用兩張極其相似的圖片來測試人們的異同的有趣實驗,人們從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顏色、表情等。我覺得這些實驗都很神奇,也幫助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即使我們生活在同樣的環境裡,面對同一件事物,我們的感知也能產生很大的差異。人們的主觀意識極易受時間、地點、光線、情緒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更不用說生長於不同生活環境的人之間的差異了。 主觀意識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認知和行為,帶來不同的結果。也正因為有各種因素的干擾和環境的差異,所以我們無法要求別人站在我們的角度思考問題。 如果你的同理能力很強,能夠理解他人的處境和立場,能夠透過表達讓他人也理解你的處境和立場,你就會擁有更強的人際敏銳度和感知力。 這種能力可以讓你脫穎而出,成為他人願意信任、願意主動相處、願意幫助的人;你也更容易說服他人,讓他人理解你,與你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同理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敏銳度是高度相關的。 通常人們認為人際敏銳度共有六個面向。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思想開放: 對自己未必贊同的想法保持開放態度,能夠認識到向他人學習的價值,並在理由充分的同時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調整。 人際智慧: 準確預測他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出現的反應。 臨機應變: 感受人際動態並根據不同情境的需求及時做出調整;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方法

“《深度思維》:看完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你只能想到嬰兒用品和養老醫療嗎? - The News Lens…”

Image
《深度思維》:看完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你只能想到嬰兒用品和養老醫療嗎?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 文:葉修 第四節 大勢訓練場 多種思維與大勢思維的結合應用 人們很容易看懂一些簡單的規律,但不太容易經過精細的思維加工推出相對複雜的衍生結論。那些被人們廣泛知道的簡單規律和知識無法帶給你特殊優勢,只有少數人通曉的道理才能讓你奪得先機。 如果你想思考出一般人不知道的結論,你就需要用到複雜的思維方法了。 以中國的人口規律為例。看完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只能想到嬰兒用品和養老醫療這些路人皆知的事情?沒關係,下面我們試一試,把多種思維方法與人口趨勢結合起來使用,看看能不能得到什麼重要的、真正能夠指導現實生活的結論。 馬太效應與人口規律 這是兩種大勢思維的結合。如果我們把馬太效應與人口規律結合,會有什麼樣的結論呢? 根據城市發展的馬太效應,大城市和城市群會不斷發展,人口,尤其是年輕人會不斷從小城鎮與鄉村抽離出來,湧入大城市。同時,這個馬太效應不僅得到了現實資料的驗證,也是中國政府的長期規劃之一。可以說,這是個確定性的趨勢。 另一方面,中國總人口數的增速在快速降低,人口學家預計二○三○至二○三五年左右會見頂,然後開始快速下降。而在此之前,年輕人的人口數量已經在快速下降了。 由這兩者可以得到什麼結論?那就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小城鎮和鄉村會提前進入人口危機、提前衰落。很多小城鎮會變得荒蕪而缺乏活力,甚至出現各種「老人城」、「老人村」。 顯然,這種人口快速減少的小城鎮,房地產快速貶值的風險是不可忽視的。如果目前它的房地產還有泡沫,那麼泡沫破裂甚至崩盤的風險都很大。 這個結論就對很多人意義重大了。在不少三四五線城市,由於之前的房地產泡沫、房價高漲,很多家庭的大量財產已經轉變成房地產,手裡囤積了好幾間房,有些還是高價位的時候追進去的。也有很多人辛苦工作攢下一點積蓄,正在考慮要不要再買房地產。透過結合分析馬太效應和人口趨勢,你就知道,這可不是什麼好主意,很容易讓辛苦積攢下來的血汗錢給浪費了。 這種分析的意義在於,它的結論是非常強大、可靠的

“《職場複利學》:用「成長型思維」武裝自己,你的人生會有質的提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Image
《職場複利學》:用「成長型思維」武裝自己,你的人生會有質的提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 文:瑞米 成長型思維:如何應對行業的高速變化 既然變化無處不在,那麼,我們就必須正確地面對它。 身處行業旋渦,我們或許做不到「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但可以培養自己擁抱變化、多角度審視變化、提前預測變化、在變化中生存的能力。成長型思維正是培養這種能力的關鍵。 各個行業高速變化,充滿風險 熟悉醫藥行業的人都知道,最近幾年有一個總被提及的詞叫「帶量採購」。它是指對於那些已經過了專利期、仿製品較多的產品,國家會壓低價格帶量採購,以「薄利多銷」的策略管理競爭,並最大限度地削減製藥公司的產品利潤,減輕國家健保支付方面的負擔。 價格能有多低呢?網路上有個笑話,說某治療糖尿病的產品被帶量採購之後,價格已經低至幾分錢一顆,要是喝礦泉水吃藥,因喝藥喝的這口礦泉水可能都比這片藥貴。 也許對消費者來說這是好事,但是我想站在製藥公司的角度看這件事,產品價格被削減得遠低於研發成本價,意味著公司無法用該產品擴大盈利,產品利潤微薄甚至會造成生產虧損,製藥公司無法再負擔該產品的業務推廣成本,同時也無法再負擔業務團隊和學術支援團隊。 所以,當一個產品將要進入這種狀態的時期,也就是一家公司蠢蠢欲動開始裁員的時期。帶量採購正式公布的時候,也就是大量裁員發生的時候。 這種巨大的行業變革就發生在過去的幾年中,有多家公司的產品推廣團隊因為帶量採購而直接縮編為零。 如果你是該行業業務團隊和學術支持團隊中的一員,你該何去何從? 在這種行業變化趨勢第一次發生前,人們無法提前預知它,所以當它發生時,身為行業內的職業經理人,能否具有變革敏銳度和前瞻性,做好準備,以保證在變革出現時自己不受影響或者少受影響,就成為關鍵。 有的人在發現自己正在做的產品沒有前途時,會選擇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換個產品繼續做類似的工作;有的人則留下來觀察在這種變化發生時組織的變化,從中尋找機會,甚至藉機升職。帶量採購的產品要不要推廣、怎麼推廣其實都是未知的,也存在多種可能,如果你有想法,公司很可能會給你機會

“自然老化跟「老年症候群」有什麼不同?老了容易跌倒不一定是「正常表現」 - The News Lens…”

Image
自然老化跟「老年症候群」有什麼不同?老了容易跌倒不一定是「正常表現」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健康的長輩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但在一般狀態下,自然的老化通常不至於影響個人執行日常生活的能力。然而,老年症候群便有所不同,台灣老年學暨醫學會對此病症定義,為多重因素的健康狀況發生在同一個老年人身上,累積效應造成多重器官系統功能受損,而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的生理與心理挑戰。 「一般老化」與「老年症候群」還傻傻分不清嗎?其實它們有所不同,經常會被誤解和混淆。 健康的長輩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但在一般狀態下,自然的老化通常不至於影響個人執行日常生活的能力。 然而,老年症候群便有所不同,台灣老年學暨醫學會對此病症定義,為多重因素的健康狀況發生在同一個老年人身上,累積效應造成多重器官系統功能受損,而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的生理與心理挑戰。 它包括了多種生理和心理症狀,其症狀不僅僅是單一器官系統的問題,還是老年病患各器官、各系統功能不等程度下降,與各種危險因子、急慢性疾病之間交互作用產生的問題。

“吳釗燮:將開放移工申請永久居留權,籲菲律賓政府提供台人免簽互惠待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Image
吳釗燮:將開放移工申請永久居留權,籲菲律賓政府提供台人免簽互惠待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Source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菲媒採訪時表示,政府已在研究讓移工在台居留更長時間,並能申請永久居留權。此外,由於菲公民入境台灣免簽證措施將試辦到7月31日,因此吳釗燮呼籲菲方能實現互惠待遇,包括給予台灣人電子簽證、免簽待遇或落地簽等待遇。 (中央社)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菲律賓媒體訪問表示,台灣正研議引進更多菲律賓勞工,可能允許他們在台灣居留更長時間,並申請永久居留權。 吳釗